換子彈的步驟雖然鎖碎,但作為一名優秀的戰士,鎖碎之中就能看出真功夫,在戰場上時間絕對就是生命,誰換彈換得快,分秒之中就決定誰能在殘酷的對戰中占據上風,誰就能活下來。
當波波夫架好步槍,再次觀察戰場上的情況時,發現戰場的態勢已經發生了改變。德軍憑著人數上的優勢,拚著一些人員的傷亡,硬是衝過了一半的距離,現在兩軍之間相距不足100米了。
“轟轟轟轟轟轟”又是連續幾發德製50迫擊炮彈打來,企圖壓製蘇軍戰壕工事的強大火力。這次不用軍官下令,蘇聯士兵就紛紛蹲下,躲在戰壕裏承受迫擊炮彈的轟炸。
不過在剛才一直沒有開火的,由班長契可夫中士在戰壕指揮所架設的捷格加廖夫DShK-38“德什卡”12.7mm重機槍,在這關鍵的時候又忽然猛烈地射擊了起來。班長契可夫中士顯然也是一個沉著戰鬥的好手,采用的是半途而擊的手法。重機槍的威力雖然強大,但是它的命中率比較低,敵人距離太遠就開火那隻能是浪費子彈,而現在以少敵多的蘇軍自身的彈藥數量並不充裕,必須盡量堅持久一些,等待連隊的增援。
距離一百米不到,重機槍的殺傷力被發揮到了最大,班長契可夫中士親自射擊,另一名士兵配合裝彈,由左至右,又由右至左,重機槍“嘭嘭嘭嘭嘭”地向敵軍衝鋒上來的狹窄正麵反複掃射,頓時把不顧一切地衝上來跑在最前麵的德軍士兵一一撩倒在地上。不用說,那叫一個爽啊。
不過德軍還是十分頑強,在軍官的帶領下,依然或匍匐爬行,或彎腰急速奔跑,一步一步地摸上山坡來。顯然德軍的指揮官,也看出了蘇聯這邊的守軍數量不足,欲一鼓作氣,速戰速決占領蘇軍這個山崗陣地,為後續攻占整個哨站取得穩固的立足點。
.............................................................................
因《二戰大兵》寫作上的需要,將征集一些蘇聯人、德國人甚至波蘭人及其它東歐人的名字,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下你們喜歡的英雄的名字,在書評區中的專題貼子裏回複在本貼的後麵。一但采納將會安排在書中出現。
請按(國籍姓名軍銜兵種擅長武器性格)來寫。
舉例:蘇聯波波夫列兵特戰士全能熱血
蘇聯契可夫中士機槍兵12.7重機槍沉著
德國希姆萊一級下士裝甲兵虎王衝動
德國肖因上士黨衛隊p40魯莽
先聲明,不是每個采納的名字,都會做英雄,有的或許隻是小角色,其在書中的命運下場或許會如意,或許會不風光,會安故事發展的需要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