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進入防禦工事(2 / 2)

波波夫默默地進入到自己選擇好的戰鬥位置,這個位置右邊距離戰壕指揮所不遠,班長已經在指揮所內架起了一挺捷格加廖夫DShK-38“德什卡”12.7mm重機槍,而在自己的左邊兩步,另一名蘇聯士兵也架起了一支捷格加廖夫DP-28輕機槍。自己選擇的這個位置,剛好同這兩挺機槍,構成了一個小型的三角火力支點。

把步槍架在了戰壕邊上的沙袋之上,波波夫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呈丁字步據槍站立姿勢,上半身側身貼著戰壕壁的木板,左手持槍右手拉槍栓子彈上膛。對於自己手上的這支莫辛-納甘M1891式步槍,二戰時期蘇聯軍隊廣泛使用的步槍,波波夫心裏還是比較踏實的。直動式原理,結構簡單,故障少,戰鬥性能好。口徑:7.62mm彈量:5發射速:10-20發/分射程:2000米射擊方式:手動。雖然這並不是配備了光學瞄準鏡的狙擊步槍,但隻要使用者發揮穩定,也同樣能在超遠程命中目標。(嗬嗬,通常步兵對戰,也就是兩三百米甚至一百米幾十米的距離。能真正發揮出這支步槍2000米最大射程威力的人少之又少。)

“希望自己手上的這支步槍已經校準過。”波波夫一邊把槍托抵在自己的右肩窩上,一邊調整著自己的據槍姿勢,努力讓自己感到自然舒服一些。部隊裏的槍,未必每一支都校準過,尤其是新兵使用的槍,不過隻要自己開過幾槍,也能調整過來,對這一點波波夫還是有信心的。

做好據槍姿勢後,波波夫開始觀察戰壕前麵的環境情況。戰壕修築在一處三十來米高的山坡高地上,山坡的前麵是一條從十點鍾方向左前方彎曲而來,自山坡前經過,從四點鍾方向右後方而去的泥土道路,山坡道路的對麵是一片樹林。這條泥土道路比較狹窄,僅能讓卡車通過,至於裝甲車輛就有些困難了,畢竟這些道路在修築的時候隻是考慮讓馬匹通過。

波波夫又看了看山坡陣地的防禦情況,這時他看到了一個肩膀掛著少尉軍銜的軍官來到了這個陣地裏,防守的人員也隻有二十多人三十人不到的樣子,看來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排的兵力。

不過從德軍炮擊的情況來分析,這個哨站應該不是德軍進攻的重點方向,畢竟打過來的炮彈並不算太多。可以理解,邊防哨站通常都設在偏僻的山溝裏,對於以攻占大城市及交通樞紐為戰略目標的德軍來說,這裏的價值並不大。

拉票票啦,覺得好看的大大,前猛烈地砸票啊,你的票票是我更新的動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