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已經閉幕了,張森馬上就將張天寧、張共生與趙寧三人帶進了盤古秘境。畢竟新學期就要開始了,天寧與共生倆人馬上就要進入學校上學了,這之前還要做一些準備的。
首先是書法練習,雖然天寧與共生兩人都已經學富五車,但是每一提筆,卻是滿紙塗鴉,那字差的簡直慘不忍睹,這如果不好好練練,那出去後,這樣的字誰能認出來?
張森搞來各種字體的字帖,先從毛筆字開始,讓這兩小練習,趙寧也見獵心喜,也陪著兩小練習開了。這一練就是外界一天,小宇宙中差不多二十二個月的時間,三人光墨汁就用掉了近五噸,那紙就更不用說了,倒是著實讓張森花費了點鈔票。
毛筆字練習的差不多了,張森就再次讓他們練習用鋼筆,這時候已經不用字帖了,而是將那些從佛教弄來的佛經讓他們倆抄寫,什麼《金剛經》、什麼《易筋經》、什麼《大藏經》、什麼《十方咒輪》等等,讓他們反複抄寫。當然,張森不光要他們用漢字抄寫,還讓他們將這些佛經翻譯成各種語言,再反複用這些語言來抄寫。三人一開始還是用各種字體抄錄,但到最後,兩人開始有自己的偏好了,天寧主要是用行書,而共生卻喜歡楷書;而其它語種兩人都是標準的行書字體;而趙寧與張森兩則都習慣性地用了漢字草體,其它語種都用的花體。
這樣在第三天時,張森又從外麵找來各國的法律與社會道德規範等一些資料,還有就是那些小學、中學、大學等的一係列校規,學生的行為準則等,讓天寧與共生再用這個作為抄寫內容,這樣又是外麵世界的一天過了,兩小經過這些佛經與各種法律法規則、規章製度與行為準則的學習,已經對外界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同時心境的修為再次提升了個相當大的層次。
張森看著也差不多了,於是就帶著三人出了小宇宙,張森看著自己這兩個兒子,雖然護口本上年齡隻有十五歲,但在上海自己家的那個小區裏,人人都知道張森夫妻倆隻有一個兒子,而且這個兒子也隻有九歲不到。問題多多,不過張森想了個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搬家,而且是往遠了搬。
清華大學是張森學生時期的夢,但卻始終沒能實現這個夢,所以張森有心想讓自己這兩兒子能進入清華大學,雖然知道既然是在那裏,也不可能有更多的知識讓天寧與共生學習,但讓他們倆人進去學習一些做人的道理也是好的,最起碼能讓他們達到正常成年人的心理素質還是可以的吧。
於是張森在9月1日就來到了北京市北三環與北四環中間,清華大學校園很近的地方,買了一座兩層樓的小別墅,麵積有三百平方,花了張森近五百萬人民幣,然後再給別墅內裝備上先進的通訊與交通設備,尤其是三輛小車,就再次花去了張森五百萬人民幣。
張森再次向清華大學附中捐贈了一千萬人民幣,馬上就搞定了天寧與共生的上學問題,於是這兩小子在9月8日,清華大學附中開學一周後,進入了這個學校高中三年級一班,開始了兩人的高中最後一年學習生活。
對於張天寧與張共生倆人來說,這上學都是很新鮮的事,雖然張天寧以前上過小學三個年級,但那在他的記憶中,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何況那時候他還是個小孩子,根本就沒有什麼學校生活的深刻記憶;而共生就更不用說了,他可是從來沒有在學校裏待過,這裏的一切對於他來說,都是絕對新奇。
9月8日是這兩人來學校報道的第一天,張天寧與張共生倆就分別開了一輛白色的M5向學校趕去,不是他們有心顯擺,是他們根本就不懂那些世俗心理;加上小孩子都是喜歡汽車,同時他們找遍了所有的校規與校紀,都沒有發現不允許學生開車來上學,所以就這樣理所當然地來了。
一到學校大門口,門衛大爺馬上攔住了兩人的車子,張天寧馬上從車上下來,掏出自己昨天剛拿到的報道證遞給門衛老頭道:
“爺爺好,我們倆是這學校的學生,今天是第一天來報道,能讓我們倆進去嗎?”
“你們是學生?怎麼開車來了?”老頭還真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囂張的中學生,竟然開這麼昂貴的M5來上學!
“是啊,我們就是學生,學校規章製度中沒有不讓開車來啊,爺爺你看,那裏不也有一輛車嗎?”張天寧指了指停車場最外麵的一輛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