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上追溯,大概20年代,大案山的一個村莊,找到了一些劉仁恭父子鑄造的永安錢幣。
清代乾嘉年間,房山一帶也發現了永安一百和永安一千鐵錢數枚,再往上就是在京城郊區,金代的時候,被人發現,但當時沒人知道是何人所鑄,以為是吉語錢。
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別的發現。
唯一的發現,可能就在太師爺留下的藏寶圖中。
我從幾家圖書館中,帶了一些資料回來,包括大案山的地圖,和藏寶圖進行了對比,大概確定了位置。
“崔叔,你看,這個地方叫大寨頂,太師爺的藏寶圖中有標注,大案山的地圖也有,我從一些地方劄記中看到,大寨頂曾是劉仁恭西宮的所在地。”喵喵尒説
“可是大寨頂的範圍不小啊,幾乎是一整個山頭。”
姚師爺說:“總算是縮減了範圍,而且從藏寶圖上看,寶藏的地點距離大寨頂不遠。”
“按照史書的記載,太師爺說的寶藏,應該就是燕國府庫。”我說。
姚師爺點點頭說:“這個可能性極大,如果是燕國府庫的話,應該是在洞窟裏。”
崔叔在書房裏找出一本《遼史》,翻到《食貨誌》那一篇,說:“聖宗鑿大案山,取劉守光所藏錢,散諸五計司,兼鑄太平錢,新舊互用。劉守光是劉仁恭的兒子,也就是說,燕國府庫被遼聖宗找到,裏麵的錢財都被取走了。”
“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曾經數次藏錢,可能遼聖宗找到的隻是其中一處。”姚師爺說。
根據曆史記載,劉家父子都是貪得無厭之輩,劉仁恭割據大案山的時候,就修建了行宮,充斥各種美女,命人鑿山修建府庫。
為了保守府庫的秘密,工程一完成,工匠就領盒飯了。
燕國鑄造了十幾種錢幣,著名的是永安錢,一枚銅錢當一百一千,兌換百姓手中的銅錢,這還不夠,還有山庫錢,就是使用陶土做的錢,百姓稱為泥錢。
由於使用的黏土質量太差,泥錢無法流傳下來,可能早已稱為土地的一部分。
種種挨千刀的行為,百姓怨聲載道,史稱桀燕。
因為早年劉仁恭出賣李克用,李克用臨終交給兒子李存勖三支箭,消滅三個敵人,一個是後梁,一個是契丹,另外一個就是燕王劉仁恭。
歐陽修的《伶官傳序》有所提及。
李存勖天縱之才,每次出征,都會從祖廟中請出父親的箭,最後滅了劉仁恭父子。
占據大案山之後,他也派人找了燕國府庫,一無所獲,之後李嗣源也派人去找了,都沒找到。
直到後來,石敬瑭割據了燕雲十六州,大案山在遼國的版圖之內,遼國好幾代人都去尋寶,到遼聖宗這一代才找到了燕國府庫。
但很多人懷疑,遼聖宗隻是找到了一部分,因為遼聖宗掠奪的財寶,跟劉氏父子當年搜刮的財寶來看,隻是冰山一角。
。您提供大神呂老瘋的尋寶:古董江湖術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