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複帶著小吳,我帶著馬皇後,一起進村。
沒過多久,我們就分道揚鑣了。
我直接就往梁莊中北部走去,那兒有一棵幾百年的大槐樹,樹洞供奉著一尊很小的佛像,可能是村民認為的樹神。
此刻大多數的村民都下地去了,周邊沒什麼人,我就將那尊樹神搬了出來,伸手往洞裏掏了掏,把那件陀羅尼經被給掏了出來。
馬皇後吃驚的瞪大眼睛:“你就藏在這種地方,真不怕別人發現啊?”
“誰沒事兒會動神像?這是大不敬。”
“知道大不敬,你還敢這麼做?”
我笑了笑,又把神像放好,拜了拜,說:“有怪莫怪。”
現在馬皇後也明白了我的意圖,問道:“就憑這件陀羅尼經被,真的能贏周複嗎?”
“就在這個村裏,他要是能夠找出比陀羅尼經被路份兒更高的東西,那我也隻能認栽了。”
要知,現在麵世的陀羅尼經被,隻有慈禧太後那一件了,我這是第二件,規格比慈禧太後那件更高。
至少也得二三十萬,如果遇到闊氣的買家,上百萬不成問題。
拿到港島那邊,價格隻會更高,至少也得千萬起步。
我把陀羅尼經被卷了卷,開始走訪村民,打著收舊貨的名號,挨家挨戶的問,順便也看看他們家裏,是不是有什麼寶貝,村民不識貨,把它當成普通物件了。
舊貨確實不少,因為農民家裏一件東西能用好幾代人,又補又修,接著再用。
但路份兒大多都比較低,很多都是民俗。
民俗雖然也能算是文物,但夠不上古董。
古董之所以值錢,那是因為它們以前就值錢,就比如我手裏的陀羅尼經被值錢,但一般百姓的裹屍布一文不值,甚至人們還會覺得晦氣。
走了十幾戶人家,我才收了兩塊銀元和一隻清代民窯的青花五彩罐,路份都不高。
烈日當空,我看馬皇後有點渴了,就上一戶人家裏要點水喝。
家裏隻有一個老太太,看了我們一眼,問道:“外鄉來的?”
“阿婆,來您家討口水喝。”馬皇後說。
老太太招呼我們進去,進了廚房拿了一隻抱月壺和兩隻瓷碗出來,笑道:“早上剛煮的涼茶,解暑的,這幾天天氣悶熱,喝一點兒有好處。”
我接過老太太遞來的瓷碗,喝了一口,又看了看她手裏的抱月壺,上麵竟然還有龍紋,這讓我慎重了起來,問道:“阿婆,您這水壺哪兒買的,樣子挺精致的。”
“這就是家裏的物件兒,早年間就有了。”
“能不能給我看看。”
老太太直接就把抱月壺遞了過來,我雙手接住,這是一件青花釉裏紅的抱月壺,我看到底部還有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這是官窯啊!
像一些文物氣氛比較淡的城市,官窯存世會比較少,但保府曾是直隸省會,在這地界發現官窯,一點也不奇怪。
滿清覆滅之後,一些宮裏的東西流落民間,有些就往周邊的城市流散,保府挨著京城,自然近水樓台先得月。
“阿婆,這水壺能不能賣給我?”
老太太有些奇怪:“你要這水壺幹嘛使啊?”W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