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把手裏那幅字交給馬皇後,蹲下身來挑著地攤的字畫。
這個攤子賣的都是字,一卷一卷,有些裝裱,有些沒有,差不多有上百件。
我一幅一幅的展開,發現八成都是現代仿作,而且水平參差不齊,差一些就是胡亂塗鴉,高一點的也隻是江湖體。
稍微練過書法的人,在宣紙上寫幾行字,冒充古代名家的作品,寫一幅字也就幾分鍾,卻要賣幾百塊。
對文物來說,幾百塊錢自然不多,但問題這是仿品,就是廢紙一張。
有些連仿品都算不上,仿品還有一個仿的過程,有些根本就是隨便寫的,跟誰也挨不上邊,卻蓋上了王羲之、唐伯虎的鈐印。
離譜的是,竟然是機雕的鈐印。
另外兩成的字都是舊的,但曆史也不久遠,像是幾十年前的春聯,從別人門上揭下來,也拿出來賣。
這些春聯不是名家所寫,根本毫無價值。
還有有些不知是從什麼地方收進來的,破破爛爛,看著很古老,實則大多也不值錢,隻能蒙蒙老外。
但我還是從破紙堆裏找出一副李鴻章的字。
李鴻章的字,在書法界排不上號,但好歹是名人書法,比那些現代人的塗鴉有價值。
隨即我讓葉夢瑤付錢。
走出一段路程,我才讓馬皇後把剛才的手卷給我。
“小楓,你丫不會又撿漏兒了吧?”馬皇後看我的表情,驚喜的道。
我笑著點了點頭:“祝允明的真跡。”
“祝允明是誰?”
“就是祝枝山。”
手卷是《古詩十九首》,是祝允明的行草,落款枝山允明,可能是太草了,導致攤主根本看不懂,也不知道這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寶貝。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攤主根本就不知道祝允明是誰。
哪怕是在港島,像攤主這個年紀的人,文化水平也有限,有文化的年青一代,他們更傾向於西方文化,對於我國的傳統文化,所知甚少。
大多數人知道祝枝山,是從星爺的一部電影開始。.伍2⓪.С○м҈
我沒想到在港島,也能輕易的撿到漏,問葉夢瑤:“哪裏還有古玩街,地攤比較多的那種。”
“那就去貓街咯。”
隨即招呼了一輛出租車,送我們去貓街。
貓街就是摩羅街,跟荷裏活道不同的是,摩羅街基本都是地攤。
我一邊走著一邊看著。
一會兒,我就在一個攤子上看到了一件開門貨,一隻元青花人物大罐。
從前業內認為,元代沒有青花,直到1929年,英國的霍布遜先生發現了那對雲龍紋象耳瓶,也就是那對著名的大威德瓶。
1950年,美國的約翰波普經過多年的研究,又了突破性的發展,才提出了元青花的概念。
但在我們國內,一些老古董的專家,還是抱著一本老黃曆,看到元青花,都覺得是仿品,因為古代流傳下來的相關資料,都在告訴他們,沒有元青花。
他們覺得洋人的研究很可笑,老外難道會比我們更清楚本國的文物嗎?
結果就導致了很多元青花流落海外,他們把元青花賣給洋人,還覺得洋人被他們騙了,洋洋得意。
殊不知,他們因為自負,損失了大量的文化遺產。
。您提供大神呂老瘋的尋寶:古董江湖術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