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國商事件爆發】(2 / 3)

銀監專員卓盛才,將《經濟日報》的刊文,全部轉述給崔克誠。

崔克誠頓時臉上變換起來,不滿的說道:“他們怎麼回事?不知道這樣會引起整個香江銀行擠提事件嘛?”

雖然憤怒,他卻對《經濟日報》的舉動無能為力,因為這是屬於新聞自由,特別是在香江這個地方,更是不可能發生《經濟日報》被針對,那樣會引起整個媒體的對抗,甚至海外媒體都會聲援。

不過,《經濟日報》的言論,也給一些財政和銀監官員提醒。

副司長就說道:“我覺得我們應該還是重視起來,馬上再次派駐團隊入駐國商銀行總部,不能讓他們將資金調往海外。與此同時,加緊聯係阿聯酋政府,一定要讓他們給一個明確的說法。他們注資、擔保與否,關係著這次國商銀行的命運!”

崔克誠也反應過來,點點頭說道:“好吧!大家都提起精神起來,一定不能讓這件事蔓延至其他銀行,影響整個香江銀行界,和港元的彙率!”m.X520xs.Com

一番安排,財政司和銀監處便加班,處理這件事。

就這樣,周末兩天香江的銀行界過得心驚膽戰,生怕擠提延續到自己頭上。

而國商銀行的門口一直是大排長龍,銀行的現金很快便被擠提一空。

4月8日,禮拜一。

早晨,香江各大媒體都刊登了:香江政府下令國商銀行停業,接受封查。

理由是,大股東阿布紮比政府不同意財政支持,且國際信用卡股份公司已經將國商銀行集團發出的所有信用卡停用。

一時間,香江輿論嘩然。

因為還是有大部分人相信了港府的話,並沒有去國商銀行提取存款。而且,港府聲明外彙基金不準備擔保國商銀行。

頓時,他們憤怒了!

大批國商儲戶集體到禮賓府請願,在國商銀行靜坐、抗議,甚至到街上遊行、阻礙交通。

他們的行動得到了市民和社會輿論的同情和支持,同聲譴責港府政府政策搖擺不定,‘誤導’市民,有損政府信譽。若是一開始進行封查,可能損失會降到最低。

與此同時,《經濟日報》成為香江銷量最高的專業性報紙,理由是這次進行了公正性質的報道。

而在阿聯酋政府拒絕想國商注資和擔保後,‘國商事件’的處理方法隻剩下三種:

一、動用外彙基金收購或注資國商,這是儲戶們的第一要求。80年代以來,香江銀行出現問題都是由外彙基金接管或擔保。不過,港府今天查封國商時,已經表示不考慮動用外彙基金,理由是:動用公共資產去挽救香港以外事件影響的銀行,對納稅人不公平,且‘國商事件’未影響港幣彙率的穩定。

一、替該行尋找合適的買家,這是存戶比較願意接受的。因為國商出售其資產和負債均由買方承擔,儲戶可取回如數存款。當天銀監官員卓盛才也表示,有兩家財團表示有意接手國商銀行。

三、清盤。這是儲戶最反對的,儲戶請願到示威,就是不願意國商被清盤。清盤後,銀行資產分配有一定次序:首先是有優先權的債務,如清盤所需的一切支出、員工薪水/福利/遣散費、欠政府的法定債務;其次是有抵押的債務;最後才是儲戶的錢,一般來說,儲戶隻能拿到部分錢,而且是數年才能拿到。

經過一個多星期尋找買家失敗後,財政司於4月17日在立法局會議上,宣布向高院申請國商銀行清盤。港府準備墊付20億港幣,向儲戶發放30%的存款(最高金額為50萬港幣)。

消息傳出,守候在立法局外的儲戶頓時情緒激動,部分人甚至衝到皇後大道中坐在馬路上阻礙交通,以宣泄不滿。最後J方動用武力清場,逮捕了數人才得以恢複交通。

與此同時,國商銀行清盤,對中東背景的銀行帶來了衝擊,道亨銀行、港基銀行(原新鴻基銀行)都發生了擠提;就連渣打銀行、花旗銀行,也開始遭到擠提。

隨著事情的發酵,林祖輝知道自己該出場了!

他早就第一時間組建了顧問團隊,由家辦、恒金投資的金融專才組成。不過他一直按兵不動,雖然早在4月8日,銀監專員卓盛才就向媒體透露,有兩家財團對收購國商銀行很有興趣,有望達成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