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婉和顧聿安坐著馬車出馬。
這一次喬婉也不能閑著。
畢竟養殖方麵是喬婉的強項。
而且根據養殖後續開發出其他項目也是喬婉耳熟能詳的。
這一方麵顧聿安反倒不如喬婉。
這也是為什麼這一次他們兩口子一塊兒出發,因為想要建立新的養殖,從孵化到養殖成功,這些都需要喬婉親力親為。
應書清不知道顧大人為什麼這次帶著夫人出發?
有些不以為然的是顧大人對於這位顧夫人似乎有些過於看重。
他們是去底下辦正事兒,顧夫人跟著有什麼用?
可是沒人在這件事情上有發言權。
一行人在雪地中艱難的前行。
很快就到了第一個村子。
這個村子村民人數最多。
整個村子加在一起一共有200人。
在周圍的十裏八村,已經算是一個大村子。
整個村子都姓陳,這裏是陳家村。
村裏所有的人幾乎都沾親帶故。
據說陳氏族裏的人都聽族老的。
而他們想要做成什麼事情必然得族老同意,隻要族老同意,這件事情就好辦得很。
陳家村男丁興旺。
可是因此更是窮的叮當響,陳氏族人祖上立下的規矩,娶媳婦兒是一定要從外麵娶,同村同姓不通婚。
這年頭兒,他們這個地方打下的糧食都不夠吃。
更別說娶一個媳婦兒回來。
他們的馬車一進村,村民們就已經通知了族老。
畢竟他們村子能安安穩穩的在這裏這麼多年,一方麵是因為人多,壯丁出力能護得住一村人,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村民齊心。
他們離著村子還有二裏路就已經有人得到了消息。
一進村子就有人把他們請到了村裏的祠堂。
族老家就在祠堂前麵,每一任族老都會住在這個院子裏。
顧聿安他們幾個人坐在堂屋裏。
60歲的族老已經看起來白發蒼蒼,操勞很久顯得人很老。
看他身後兩個壯丁站在後麵虎視眈眈,就能知道這應該是族老的兒子。
就算不是兒子,應該也是子侄一輩。
“顧大人,您上次專門來給我們發了救濟糧,不知道這一回您是為何而來。”
對這個村子有印象,難得看到男多女少,而且壯丁會這麼多就是奇怪。
這麼多年董大哥居然沒有把兵役征到陳家村來,就說明陳家村應該是民風彪悍。
和其他村子大多數都是老弱婦孺比起來,陳家村的確是讓人有些看不明白。
“陳族長,本官這一次來的確是有事和大家商量。”
“大人,有話但講無妨。”
族長隱隱有些擔憂,這位大人聽外人說是個青天大老爺,可是正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真正的好官,對於這樣的人出現覺得不可思議。
“陳老是這樣,來年開春兒種地的事情還很遙遠,可是想著大家在屋子裏貓冬。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還不如借此養一些雞鴨或者是長毛兔,來年的時候,無論是生蛋或者是賣肉,總比咱們這一冬天閑著強也能給大家改善收入,但凡是養的好的,人家說不準明年都能娶一個媳婦兒回來。”WwW.com
顧聿安打聽過當地的村民風俗習慣,娶一個媳婦兒回來最低都要五兩銀子。
誰讓關內的小娘子都不樂意嫁到關外來,誰希望自己有當寡婦的可能。
除了彩禮給的高一點兒,吸引這些眼高手低的父母之外,還真沒有其他辦法。
“顧大人,你說的這事兒,其實我們大家以前也想過。您就沒想過我們為什麼養不起雞鴨,養不起豬,也養不起兔子嗎?”
陳老看著顧大人覺得有點兒不可思議,這個顧大人是不是有點兒太不懂俗務。
“陳老,您請講。”
“其實我們都是農家,自然知道,除了種地之外,養些雞可以下蛋。
養些豬的話,來年殺了肉,大家都能改善生活,還能給家裏掙些銀子。
可是養不起。
活人都餓著肚子,別說這些雞啊,豬啊。
總要給它們吃食,大人也看到咱們這裏天寒地凍,冬天足足有七個月,山上寸草不生。
您想想養這些雞呀,豬啊,他們吃什麼?
總不能吃我們的糧食,就是因為我們要從它們的嘴裏奪口糧,到最後隻能是不養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