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遇(1 / 2)

乾僖宗十二歲登基,既昏且愚。

當政期間,政治極度腐敗,藩鎮連年戰亂。

老百姓實在活不下去了,隻能選擇暴力對抗。

元符元年十二月,濮州人王薛與幾位朋友聚眾三千在長垣揭竿而起。

二年六月,義軍攻克曹州和濮州,曹州人黃先朝也率領一部人馬前來投奔王薛。

黃先朝富有謀略,能文能武且家世豪富,王薛自然是滿心歡迎。

有了黃先朝的加入,義軍橫行山東。數月之間,眾至數萬。

朝廷得知山東一帶暴民作亂,征調河南、山東等五道兵力前往討伐。

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

三十年間似反掌,期間朝廷幾度易主。到得如今,連皇帝都成了梁王薛全義的階下囚。

薛全義,宋州碭山人。原隻是義軍中的一個小嘍囉,後來風雲際會,因勢成事。叛變黃先朝後成了乾朝方麵的大員,進封梁王,占據中原廣大地區。

天佑四年四月十八日,乾宰相楊溫、張涉及禦史大夫朱宜琚並王循、蘇策、林光逢等一班大臣,奉玉冊傳國寶及諸司儀仗法駕,馳往汴梁。

楊溫等人自驛館入城,登金祥殿。

薛全義戴通天冕,穿袞龍袍,大搖大擺,眾將從殿後簇擁出來。

梁將鵠立兩旁,拱手伺候,楊溫、王循奉冊以進。

楊溫朗聲讀冊道:

“谘爾天下兵馬元帥相國總百揆梁王:朕每觀上古之書,以堯舜為始者,蓋以禪讓之典...則知天下至公,非一姓獨有....今遣持節銀紫光祿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楊溫等,奉皇帝寶綬,敬遜於位...享茲萬國,以肅膺天命!”

讀畢,楊溫將冊文交給梁王,再由蘇策、張涉、朱宜琚、林光逢依次遞呈禦寶。

薛全義儼然升座,定汴梁為東都,國號為梁,改天佑四年為升平元年。

廢乾幼帝為濟陰王,授原乾朝官員楊溫、張涉為門下侍郎,朱宜琚為中書侍郎並同平章事。

改樞密院為崇政院,命太府卿馮良建為院使,大赦天下。

楊溫等降至殿下,率百官舞蹈稱賀。

至此,傳承了二百八十九年的乾朝正式滅亡。

薛全義稱帝,乾祚已移,正朔複改。

梁廷傳詔四方,不準再用乾朝天佑年號。

北方奚夷族首領宋文通遣長子宋從倍、長孫宋青臨到東都恭賀梁王稱帝,事後宋青臨留在了東都。

南方割據勢力也大多表示歸順大梁,薛全義先後封割據湖南的殷熳為楚王,占據兩浙的劉諫為吳越王,據有荊南一帶的尹敘為大彭王,占有福建的閔惘為閩王。並封鎮州王鎔為趙王,定州王處直為北平王。

雖如此,原河東鎮晉王、西川鎮蜀王、淮南鎮弘農郡王、鳳翔鎮岐王等強鎮均不肯承認梁國。

十多個割據勢力並存,中原大地全麵進入了大割據的軍閥混戰時代。

不久,西川鎮蜀王率先稱帝,國號為蜀。

另盧龍鎮也發生了政變,原盧龍節度使劉拱被次子劉守光所囚於幽州。

劉守光自稱盧龍留後,盡殺平素所不喜歡的父親舊部。

劉守光的兄長,義昌節度使劉光文聽說父親為弟幽禁,自滄州發兵攻打劉守光未果求助奚夷,借兵攻打劉守光。

劉守光隨即與梁國聯係,薛全義便以劉守光為盧龍節度使、同平章事,占據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