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對未來的暢想(1 / 2)

“韓大人你看,這就是殿下的銀行了,比以前熱鬧很多。”

和上次過來的景象相比,嚴大人看著門庭若市排起長龍的隊伍,欣慰地點點頭。

銀行能生存,靠的全是信譽。

原本憑著王爺在寧水的名聲和地位,銀行的生意應該是很好的,但涉及到身家,很多人保持了理智。

大概是連續的兩場災禍,讓大家感到害怕了。

老百姓存錢到銀行,一兩銀子存一年的定期,利息有十文。

他們沒有別的生錢手段,這種承擔小風險把錢交給王爺的方式,能有本錢百一的收益,對普通人是一種不小的誘惑。

況且,一兩銀子等於一千個銅錢一直都是官方定價,民間基本都在八百左右,存一兩銀子能得十個銅錢,利率實際比百一要高。

以經史為主的教育體係,學子們能知道史記中的《貨殖列傳》講什麼已經很了不起了,也隻有嚴大人這樣的專業官吏,才會去研究商鞅、桑弘羊這類人物的生平。

老韓在經濟領域的造詣不深,站門口看了一會之後,勉強弄明白了銀行大致是個什麼東西。

“嚴大人,百姓到王爺這裏存錢,不僅不用交保管費,還能多拿錢,這王爺不是虧了嗎?”

“是啊,所以王爺給每戶設了限額,不是你想存多少就能存多少的,也杜絕了大戶來存錢的可能。”

虧錢當然是不可能的,但這事嚴尚書不能說破,在銀行形成規模之前,不能被其他錢莊學了去,否則就亂套了。

戶部要趁眼前的好機會,搶占底層百姓的行市,把他們徹底變成銀行的客人。

“韓伯伯,嚴伯伯,你們也在啊?”

“參見晉王殿下。”

兩大一小相互見了禮,隨後一起看著進進出出,因為領到存折而高興不已的百姓。

韓大人敏銳地覺察出這兩人有話要說,便借口有事離開,專程給人騰出了地方。

“殿下,您找下官有事?”嚴尚書也不傻,一直在皺眉思考的殿下,顯然是遇到了什麼難處。

白斯年輕輕吐了口氣,將剛才在親娘那裏聽到的理論,一字不落地轉述出來,想聽聽最會管錢的嚴伯伯怎麼說。

“這樣嗎?”過了許久,嚴大人才緩過神,對著不遠處的百姓輕歎道,“王爺看得太遠,也想得過於深了,下官不及。”

信譽,還是絕對的信譽,談何容易。

“伯伯,我娘是不是在說,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輕易動銀行裏麵的錢?”白斯年有種感覺,娘是有辦法解決那個問題的,卻不想說。

嚴大人也想到了這塊,隻要多了解一點商業上的事情就能明白,王爺所言非虛。

作為天朝上邦,每年由於交易的緣故,都有大筆的銀錢流入大興。

之所以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是因為百姓都喜歡存錢,不到關鍵時刻絕對舍不得拿來用。

但盡管如此,銀價也在逐年走低,用銅錢的越來越多了。

一旦多出現幾次今年這樣的災情,入市的銀子猛增,到時就不是二兩銀子三石米,而是一石米二兩銀子。

“殿下,您說得不錯,信譽一旦壞了一次,百姓就再也不會相信了。”

銀行是一個極為有效的收攏銀錢的手段,有著定期的限製,普通百姓為了那幾文錢的利息,根本不會輕易去取出來用。

王爺是在提醒和警告戶部,如果不想寶鈔的惡果重現,就必須管好自己的手。

白斯年點頭表示認可,莫名想到二哥和小妹來找自己‘貸款’,隱約明白娘想告訴自己什麼了。

銀行背靠朝廷,貸出去的款項不存在收不回來的可能,這是絕對安全且有收益的方式。

貸款的收入比給百姓的利息高,多出來的部分足以用來維護日常開支。

隻要不亂動百姓的錢,就可以長久地開下去。

“嚴伯伯,我覺得以後的銀行,要請父皇派暗部的人一起來,裏麵的錢不能隨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