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雪中送炭(兩章合一)(2 / 3)

那幾家,有的老太太都抹起眼淚了,拽著朱興德非不讓走,嘀嘀咕咕念叨苦衷說:

“娃啊,你是不知道,我家今年真的太難了。

這還沒繳稅呢,繳稅沒好糧,昨兒裏正還說讓俺們補。讓俺們盡快想招,要去縣裏交稅糧了。

今日有你買這麼些長芽子的錢,還有秸稈竟然也給錢,老婆子我這心裏才稍稍有點兒底兒。

那啥,你把那發黴大勁兒的也拉走吧,白給你家。”

老太太一激動就要白給。反正留著沒用,不如給左家。

那幾家漢子急忙要給送貨上門。

朱興德哭笑不得。

他家白給都不能要,沒地兒放。

“你老看看回頭曬曬能不能喂雞。我家要那黴大勁兒的真沒用。”

到最後,可以說,整個遊寒村,除左家東院鄰居老吳家沒去,剩下那幾家淹的慘的、收得晚的,朱興德全去過。

老吳家是外婆秀花特意囑咐的,不準去,不能慣著,和咱家幹過仗。

那日咱家打得過是仗著大夥都在,要是沒打過呢?過後會讓那吳家踩你們爹娘臉上欺負,東西兩院住著,被欺負多少年啦?

咱家這份好心,就是扔大道上也不給吳家。左家人要從今往後學會記仇。

而且餓死他們老吳家才好呢。

老吳家有祖上傳下來的水稻田,並不是真困難,今年餓著他們,吳家就能張羅賣地了。

賣三五畝地也行啊,秀花想天天早上喝大米粥。

啥?你說去羅家取大米煮了吃?快拉倒。

指人人跑,指山山倒,靠誰也不如靠自己。

巴望別人白給大米,還要看對方的心情,想起咱了才能給。

不如自家有幾畝水稻田,自己種自己吃。到時用神仙水澆地,想舀幾碗舀幾碗米,那吃起來多痛快。

所以秀花單獨囑咐朱興德,就怕耽誤她買地的事兒,囑咐朱興德老吳家一根雞毛都不準收,一個銅板也不給吳家。

朱興德聽令。

並且,朱興德在轉悠完這幾家困難戶,也打算不再收發黴長芽子的破糟糧食了。

因為他擱心裏算了一下帳。

十四頭豬,收的這些,一冬應是差不多夠吃了。

沒必要買太多。

算下來,這已經喂的很精,回頭還有酒糟吃,做他家的豬不要太幸福。

總是不能頓頓喂花錢買來的糟糧,糟糧也花錢了不是?

要能省就省,咱養豬是為掙錢,又不是當大寶貝。

朱興德心裏琢磨:

回頭要趁著沒入冬,讓小姨子將豬羔子都趕到地頭或是山上,讓豬們自己找菜吃。趕明開春更是要讓豬們自己出去覓食。

嗯,豬食菜,配著這些糟糧,將玉米芯砸碎也喂豬,夠用了。

朱興德就開始第二站。

他此時正打著外婆秀花的小花油紙傘,脖子挎個裝銀錢的兜子,輾轉於遊寒村各大富裕戶家裏。

首當其衝就是裏正五爺爺家。

朱興德坐在裏正家椅子上,台詞換了,換成:“收好玉米,好高粱,好糯米,好穀糠和好麥麩子,以及老菊花。”

裏正五爺爺疑惑:“這是要幹啥,你家今年的收成不夠吃?”

裏正家幾位兒子也聽的一愣一愣的。

心裏直納悶,不應該啊。

要知道老左家是村裏頭一個收地的,和下不下大雨有沒有損失不搭邊兒。而且即使不知曉老左家今年到底收了多少糧食,那大夥眼睛又不瞎,那一擔接一擔、一車又一車地朝家裏送糧食,可是能看出來實實惠惠的大豐收。

這怎麼還能不夠吃呢。

裏正家三兒媳撇下嘴,心想:

撇子家沒受大雨影響又如何,擋不住三位女兒女婿全吃撇子和白玉蘭的。

往年左撇子和白玉蘭兩張嘴吃飯,今年多出那麼多嘴,看那個樣,還一個個的像是住下要不走了,還有個不買糧食的?

倒是有成算,在村裏收糧,總比過些日子去糧鋪子買糧劃算多了。

裏正五爺爺的三兒媳剛要插嘴問:“你家差多少口糧?”

朱興德這麵已經說出了答案:“五爺爺,我不是來買口糧的,我是你家有多少富餘糧,今年打算賣多少,我家就收多少。糧價比照往年您賣給糧鋪子的價……”說到這,特意停頓了下:“再貴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