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形象描寫手機的一首詩(1 / 2)

(四十四)形象描寫手機的一首詩

扯遠了,我們書歸正傳。

這台收音機除在政治課上對我有幫助外,在化學課上對我也是大有裨益的。

當時初中化學隻在初三才開始有,那幾年為了考中專,初三複讀生特別多,像我們班上超一半的學生是複讀生,老師剛開始講化學,我們連元素符號都寫不上,被那些複讀生直接碾壓,學得有點吃力。

後來我發現中央廣播電台第二台節目在每個周末開設農業廣播學校課程,講授內容就是初中化學,比我們在學校老師講授的進度稍遲一點。

我如魚得水,每課必聽,老師上課講解我沒聽清楚的問題,我都能在農業廣播學校再學一遍,找到答案。

並且真應了孔子的“溫故而知新”,在學習中不但對以前不明白的地方明白了,而且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至今還記得廣播上教的化學酸堿鹽溶解性口訣:

“鉀鈉硝酸溶,鹽酸除銀汞,再說硫酸鹽,不溶有鋇鉛,最後說堿類,能溶鉀鈉氨……

上師範後,要到學校住校,離開了心愛的收音機。當時同學們之間興起學英語熱,那時學英語重點是跟上廣播學,特想買一個小收音機,但我知道這絕對是奢望。

雖然師範上學學費全免,住宿費一分不收,並且夥食費國家全包。但當時穿的衣服,來回的交通費還是要花錢的。那四年,五姐靠她打工掙的一點錢給我買衣服,母親靠她養的幾隻雞的雞屁股(下雞蛋)為我解決交通費。

當時從學校到家的單程車票是0.85元,不管多困難,母親總要讓我的口袋裏始終有1元錢,按照母親的想法,萬一有事情,我能從學校坐車回到家。

說個不是笑話的笑話吧,我當時上學的地方就在興隆山的山腳下,但四年師範生活,我始終沒有去過一次風景如畫的興隆山。

終於熬到畢業了。

師範四年級那一學年,國家對師範生的夥食補助每月提高了8元錢,學校把這8元錢直接發給本人,並且是在我們即將畢業時的一次性發放,我一下有了96元錢,再加上我以前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幾十元錢,我終於有了120多元的的“巨款”了。

記得四年前,當我第一次到縣城參加中師考試時,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場景是幾個留長發,穿花格襯衫的年輕人,肩上扛著卡式錄音機,站在縣城百貨大樓的樓頂上,錄音機播放的正是電視劇《霍元甲》的主題曲《萬裏長城永不倒》。

這個場景後來在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中又一次再現,王滿銀肩上扛著雙卡錄音機,在迪斯科的樂曲中,在孫少安家窯洞裏開跳。

估計現在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娘們,正是當年的這群年輕人。

可見年輕時的“愛好”,對人生的影響有多“深遠”!

我告訴父母,我也要買一台錄音機,沒想到,這次全家人的意見出奇的一致:

“全票通過!”

因為隻有120多元錢,所以雖然買的是錄音機,但外觀的規格又降到隻有磚頭大小了,並且由於當時已經沒有一分錢了,所以連一盒磁帶也沒有買,好在五姐聽到家裏有了錄音機,非常高興,買來了一盤磁帶,是韓寶儀的《粉紅色的回憶》,我記得第一首歌曲就是《無奈的思緒》,此外還有《無言的溫柔》、《粉紅色的回憶》、《留不住斜陽》、《你瀟灑我漂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