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在咱東北(3 / 3)

後來,當太傅官複原職後,他打聽了不少故人如今都在哪裏。

其中之一陪伴他多年的“故人”,就有這套書的作者是誰。

之後的故事,自是源於這套書,讓羅峻熙的官途多了一份保障,他還沒見到太傅的麵兒呢,太傅就知道他定是一個會為民做主的好官。不用見麵就印象極好。

可以說,是這套書讓羅峻熙無心插柳柳成了蔭。

還插了好幾腳,連邊境的軍戶區都有他的名。

當然了,以上這些,目前還都是後話,還猜不到會有何種造化。

現在羅峻熙無非想的是,先這麼記著吧。

隻恍恍惚惚覺得好官肚子裏該裝個雜貨鋪,應該什麼都懂點兒,機會又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而且他本身就是農村孩子,現在不利用這個便利,將鄉下人勞作智慧記下來有些可惜。否則等以後他離開再想記錄就沒空閑了……

話拐的遠,再說回朱興德這裏。

此時,朱興德幹脆領著三位木匠進了酒窖,他一手圖紙,一手現場指揮,讓三位木匠記下,在中間這一大片空地上,做成一層一層的圓形木板,一層層摞上去,每層周邊都放酒,最後羅列成像個金字塔般。這樣能多放置酒壇,還不像打櫃子那麼費木料。隻在兩邊留出登“塔”的空位,為將來往上麵擺酒或者取酒用。

到時酒壇子全部擺好,他會繞著這“酒塔”外圈,圍上一圈紅線。不是左家人,不得隨意搬運和觸碰這酒塔上的一壇壇貴酒。

往遠了再想想,趕明還要在這些好酒壇子上標注年份,再另立一個名目線裝成本子,對應這酒塔上的酒寫到簿上交給外婆管理。

到時,過了若幹年後,有人要想買三年、五年、十年的陳釀,對著本子查看還有多少存酒即可。

有一位木匠聽懂了,“就是搭木台階唄,隻是你這種圓的和人家那正常酒樓的台階不一樣,而且你這還搭在中間,搭的非常寬大而已。”

“沒錯,隻有放在中間才不占地方,也隻能放這裏。因為兩邊凡是靠牆的位置我要擺放酒桶。酒桶裏都是現做現賣的。”

左家現在訂製的上百個木酒桶,每個木桶是三尺高度像個缸一般的桶形。

這樣的酒桶,能多存酒不變味,將來向各地運輸也能多裝點兒酒。也不像酒壇子那麼愛碎掉。

以前哪裏想得到這點,這個木酒桶是朱興德去了府城,看到別家有學著訂製的。那種真正的富貴高門裏,宅子裏存酒就用木酒桶。

“這回明白啦?”

“明白,明白。”

朱興德又提出,別忘了給做四個木梯子,做四台手推車運酒用。

另外,他重新尋來管事人,囑咐道:“酒窖門口需要重新修整,修成活門檻,能來回挪動的,門口再鋪的更平一些,以方便讓手推車來回運酒。”

才說了幾樣事啊,這就代表著錢要嘩嘩的流了出去。

就這,他還沒給稻田裏下魚苗呢,沒給新家買大量雞仔呢。他丈母娘說了,今年至少想養四十隻雞,這樣的話,家裏人多往後吃雞蛋,有個什麼喜事想殺兩隻雞,不至於想吃點兒就出去買。不能辦啥喜事都殺豬啊,那多寒了豬的心。

朱興德離開施工地,才走出沒多遠就聽見一堆人嘰嘰喳喳的說話聲。

他家新房的地點,離村裏人上山的必經路不遠。

圍著各種圍巾的大娘嬸子們,圍的那叫一個嚴實,手裏家夥什可齊全了,也瞧見他了,紛紛打招呼。

朱興德笑:“這是抽空要上山挖野菜啊?”

“嗯那,可不是,從雪化了咱農家人就要自個尋摸吃的,地裏活就算再忙也要去,要不然青黃不接的季節吃啥。挖點兒野菜,煮點兒粥。”

而朱興德之所以笑,是因為他莫名想到兩句話。

一句是,在咱東北,春天帶刀蒙麵的,不一定是要去劫道的,她可能是要去挖婆婆丁的。

另一句是,冬天一幫漢子帶鍬出門的,也不一定是要去和人幹架的,他們有可能是要出門掃雪。

。您提供大神YTT桃桃的我全家都帶金手指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