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我有一個夢想(大結局)(2 / 3)

李二陛下帶著所有人的思念離開了,蘇寧為他寫了挽聯,替他把他一輩子的驕傲——萬民書陪葬入昭陵,李二陛下臨終前的一個小時,告訴蘇寧,他的陪葬不需要多麼奢華,也斷斷不要活人,唯一一定需要的,就是那份自己退位的時候,民眾一起上奏的萬民書……

承和十三年,三朝老臣房玄齡去世,李承乾為之哀悼,罷朝三日,稱其為“國老”,承和十四年,三朝老臣、著名諫臣魏征去世,李承乾親自為之主持葬禮,撫棺痛哭,說自己父親還活著的時候總是告誡自己像魏征這樣的諫臣就像一麵鏡子,可以告訴自己有什麼所得,有什麼所失,避免自己犯下愚蠢的錯誤,魏征的去世,使得自己失去了一麵鏡子。

承和十五年,參謀總部總長,軍隊最高統帥李世績之子李震在東海海對岸大陸的軍事行動中受傷,不治身亡,年僅四十四歲,乃是軍事大學一期生高級將領裏麵首先身亡之人,據稱其也是蘇寧蘇公爺好友,蘇公爺為之痛哭不已,其父李世績為此傷心過度,辭去參謀總長一職,其職位由成功消滅羅馬帝國之大將杜荷繼任。

承和二十年,四十八歲的承和皇帝李承乾患病,治愈之後精力大不如前,李承乾遂於承和二十年五月初八禪位於二十八歲的皇太子李象,稱太上皇,親手扶著李象登基稱帝,把傳國玉璽和皇帝符節交給了李象,大跨步離開了皇宮,來到其父太上先皇李二陛下曾經居住過的三原縣行宮居住,侍奉仍然居住在三原縣行宮的長孫太皇太後。

皇太子李象即位之後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永隆,承和二十年即永隆元年,大唐第四位皇帝正式稱帝,天下人為之歡欣鼓舞,和李二陛下得到的請求不要退位的萬民書不同,李承乾接到的是讚揚太上皇李承乾退位之舉的十萬民書,李承乾帶著十萬民書雄赳赳氣昂昂的離開了大唐的權力核心,他很滿足。

永隆皇帝李象登基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試圖將仍然在外遊曆天下的三朝元老、一等秦國公蘇寧召還入朝輔佐新皇帝,蘇寧拒絕了,但是他本人卻是帶著家眷回到了三原縣,給永隆帝李象上了一份恭賀奏表,然後前往三原縣行宮看望李承乾。

離開朝廷之後,蘇寧覺得時間過得很快,白駒過隙,仿佛昨天才剛剛參加完太上皇李二陛下的葬禮,今天李承乾就是太上皇了,承和朝一晃就過去了,蘇寧也不知道,是不是再一晃,永隆朝也就過去了,而自己,會不會也就入土了,蘇寧總有種錯覺,似乎自己昨天還是一個十多歲的少年侯爺,而今天就是五十歲的三朝元老,滿朝公卿第一人了。

長孫無忌去世了,尉遲恭去世了,牛進達也去世了,貞觀老臣所剩無幾,活到現在的都是元老,蘇寧自然是最年輕的一個,而隨著李承乾的退位,承和時代的臣子們也開始走了下坡路,永隆皇帝李象更傾向於任用年輕人來擔任實幹職位,比如他把蘇寧的長子蘇慶仁提拔到了縱橫司右侍郎的位置上,乃是如今的永隆朝最年輕的高官。

對此,蘇寧提出過反對意見,認為蘇慶仁的才德還不足以承擔這樣的責任,但是李象沒有聽從蘇寧的要求,隻是撫慰了蘇寧,並沒有更多的舉動,李承乾看著蘇寧頗有些憂慮的樣子,覺得有些好笑:“慶仁那孩子是我一手培養出來的,從縱橫司最底層一直做到了今天,雖然年紀還不是很大,可是那份精明強幹我是看在眼裏的,子承父業,不是很好嗎?”

蘇寧歎了口氣,說道:“我倒是希望他不要承襲我的一切,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好,傳國三原侯的爵位已經足以讓我蘇氏永遠享用不絕,其他的,我還真是沒有想太多,慶仁可以按照我的吩咐去做官,那麼之後的孩子們呢,我很是擔憂啊……”

李承乾給蘇寧倒了一杯酒,笑道:“正如你之前對我說過的,兒孫自有兒孫福,想那麼多做什麼?我尚且不去管象兒能做到什麼地步,你又如何要去擔憂慶仁呢?倒是如今,你還是忘不了迎夢嗎?這個香囊,二十年了吧?”

蘇寧一愣,低下頭,看了看那個一直係在自己腰間的香囊,露出了幾分懷念的神色:“十七年了,她離開我已經十七年了,我不知道她去了哪裏,現在過得好不好,甚至不知道她是不是還活著,我並沒有怪罪她,我早就原諒她了,陛下去世之前,拉著我的手,讓我不要怪罪她,說這都是她的錯,他活著的時候沒有得到夢兒的原諒,他希望有朝一日夢兒原諒他了,我可以到他墓碑前把這個消息告訴他……”

李承乾喝了一杯酒,歎了口氣:“十七年了,十七年了,做皇帝做了二十年,也不知道要做太上皇做多久,以往的長輩朋友和舊相識一個個都走了,都沒留下,眼看著我們也老了,每見一次就少一次,誰也不知道這次見了,還有沒有下一次,三明,如果你還能見到迎夢,替我告訴她,我也對不住她,父親臨走前,讓我看準一個時機,替大伯平反,我不敢,我怕出事,我不知道象兒會不會這樣做,但是,我對不住她。”

蘇寧笑了笑,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歎道:“承乾,自我們相識,三十六年了,三十六年,我們還可以在一起,為何不去企盼下一個三十六年呢?等我們都七老八十了,成了老妖怪了,還能在一起喝酒,那才是最好的,大唐到了今日,已經超乎了我當初的設想了,真的。

我隻是希望我活著的時候可以看到火車,現在我真的看到了,我希望我活著的時候看到火銃,現在我也看到了,我希望我活著的時候依然國泰民安,大唐依然強盛無匹,現在我還是看到了,所以我就做夢都想著可以看到更多,看到更遠,看到更美好的明天,承乾,你也希望這樣,對嗎?”

李承乾笑著點頭:“要是可以再活三十六年,我一定可以看到我想要看到的,你也一定可以看到你想要看到的,三明,真的,我真的預感,真的就是這樣!”

蘇寧舉起酒杯:“再活三十六年!”

李承乾大笑舉杯:“再活三十六年!”

再活三十六年……再活三十六年……再活三十六年……

這樣的話語聲依然在耳邊縈繞,仿佛昨天發生的事情一樣,就像是在夢中一樣,可是當蘇寧從夢中醒來,卻愕然發現時間已經是十年之後了,一眨眼,李承乾去世五年了,他沒有遵守和蘇寧的約定,永隆五年正月二十七,太上皇李承乾駕崩於三原縣行宮,終年五十三歲,一眨眼,蘇寧也是一個六十歲的花甲之人了,結發之妻李芮涵一年前因病逝世,愛妾靈兒蘭兒接連逝世,蘇寧失去了好友之後,又失去了愛妻愛妾。

永隆七年,長孫衝病逝,永隆九年,尉遲寶林病逝,永隆十年,長孫高皇太後逝世……

好友一個接一個的離開了蘇寧,家人也一個接一個的離開了蘇寧,母親去世,大伯母去世,兄長蘇定方去世,最得力的幕後幫手崔孝義病逝,四大護衛隻剩下張龍一人還在忠心耿耿的護衛蘇寧,陳協病逝,王輝垂垂老矣,夏言重病不起,向凜重病不起……

蘇寧越來越覺得活著的時間越長,對於活著的人來說,反而是一種負擔,一種折磨,蘇寧不再願意留在長安城周圍,他希望離這裏遠遠的,最好去一個誰都不知道的地方,就可以不再聽到自己不願意聽到的消息,就不用承受那樣的痛苦了,無論是誰的噩耗,自己都不用知道了……

自己身邊隻剩下了平妻淳兒,侍妾武照,兩人也已經韶華不再,步入暮年,蘇寧不知道如果自己失去了她們兩個,會怎樣?當初人丁稀疏的蘇府現在人丁越來越興旺,蘇寧的小孫孫蘇哲已經到了可以接受軍事訓練的年歲,蘇慶仁已經做到了自己曾經的職位——縱橫部尚書,蘇家儼然成為了大唐最頂尖的家族之一,隻要自己還活著,這一點就不會有任何改變。

永隆皇帝李象自從李承乾去世之後,每年都要征召蘇寧入朝數次,蘇寧無一例外全部謝絕,寧願在外為天子巡查天下,也不願意去做那個李象為蘇寧準備好的滿朝第一人——尚書令的職位,這是大唐文官最高的職位了,因為李二陛下曾經擔任過尚書令,所以尚書令一職不輕易授予人,而且尚書令等於是真正的宰相,如果有了尚書令,原先的宰相左右仆射就會退居二線,成為尚書令的副手,那才叫真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高權重。

在李象心中,除了貞觀朝最後碩果僅存的老臣蘇寧之外,就連那個依然活著的混世魔王程咬金都不足以承擔這樣的職位,更別說程咬金還打了一次敗仗,有了汙點,已經成為成熟帝王的李象越來越希望可以得到蘇寧這樣的經驗豐富才華橫溢而又沒有爭權奪利之心的老臣的輔助,幼年時期蘇寧的諄諄教誨對李象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李承乾去世之前也告訴李象,要“以父事蘇寧”,不得有任何無禮之舉。

可是蘇寧就是不答應。

自己最熟悉的人們全部逝世之後,長安城已經是傷心之地,蘇寧不願意再一次接近那裏。

不過在永隆十三年,四十一歲的永隆皇帝李象突然患病,短時間內重病不起,臨終前將皇位禪讓給了年僅十歲的第四子李昌,親手將李昌扶上皇位,改元乾元,然後下達了最後一道召回蘇寧的命令,拖著必死之軀,吊著最後一口氣等待,這一次,蘇寧沒有拒絕,得知年僅四十一歲的李象突患重病,六十三歲的蘇寧快馬趕回了長安城,再次踏入了十數年沒有踏入的長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