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該放手還得放手(2 / 2)

“地質作就是這樣,風餐露宿,這可是您說過的話。”李唐並沒覺得辛苦。

“秦總,您喝水。”

胡洋禹不知何時,居然準備了幾瓶水,首先遞給了秦建設。

“謝謝!”秦建設笑著接住水瓶,打開喝了一大口,“這天還是熱,口渴得很。”

“組長,喝水。”

在這個場合,胡洋禹並沒有厚此薄彼,給身旁幾個人都遞了一瓶水。

李唐看了胡洋禹一眼,笑著搖了搖頭。

幹正事時候見不到人影,關鍵場合搞這些小聰明,把歪門邪道的小伎倆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個小插曲,並沒有打斷秦建設的話題,他挑著眉毛,低聲問道:“這段時間在礦山上,有沒有發現什麼門道?”

“什麼門道?”李唐不解。

“有沒有發現什麼新的找礦思路,有沒有找到見礦特征?如果能夠找到一個新的礦體,那真的是價值上億的發現!”

秦建設明知道這個事情可能性極低,放在其他人身上,恐怕不抱任何希望。

畢竟這個礦山麵臨的難題,早在兩三年前就有預警,各路專家也都出謀劃策了很長時間,始終沒有什麼好辦法能夠繼續延續礦山的壽命。

可是不知為何,在李唐身上,他隱約間,總感覺黑暗中仿佛能夠看到一絲亮光。

奇跡,也許真的隻能由李唐來掌控。

就像關嶺金礦項目一樣。

“這個礦區,地質隊伍把地下幾百米犁了一遍又一遍,要是有新礦體,早就已經發現了。”

“這樣呀,那真是可惜了。不過不要緊,以學習為主。”秦建設倒也不失望。

這麼大個礦山,這麼大的頑疾,研究了幾年,不可能說過來看一眼,就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

這時,專家們看完了礦層,紛紛發表意見。

“往深部礦體越來越收窄,品位也不高,地調局的勘查結果還是非常準確的。”說話的人,是一個方臉的中年人。

秦建設站在旁邊給李唐小聲介紹:“講話的那個人,是九江理工大學資源管理學院的教授孫毅權,省內有色金屬礦產開采方麵的知名專家!”

孫毅權是個健談的人,而且聲音朗朗,“按照趙總的說法,這個礦山目前采一噸礦石,就要挖開至少十噸的礦渣,這種情況成本太高了!采剝比在5以下,才是最好的情況。而且銅礦品位這麼低,共伴生的其他金屬也價值不是特別大。”

“最近幾年礦山的產量已經逐步降低了。最高峰的時候,年產銅金屬量兩萬噸,礦石量數百萬噸。現在年產銅礦金屬量不足兩千噸了。”趙禾浦語氣黯然道,“最近都是在開挖邊角料。”

“既然露天開采采剝比這麼高,能不能轉入地下開采,挖一條巷道?”有專家提議。

“轉地下開采前期投入肯定也是上千萬,而且地下開采成本也不低。”孫毅權直接否定了這種想法,“我們之前有進行過這方麵的調研論證,根本行不通。”

“歸根結底,還是深部礦體品位不高,而且剩餘的儲量也不大了,開采價值不高。”

“誠懇的說,這個礦山,確實該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了。它為祖國建設發揮了熱量,就算舍不得,該放手還是得放手。”

“趙總,如果要閉坑,礦山複墾複綠方麵,我們地調局也是有非常專業的隊伍!”地調局的總工程師這時候還不忘拉攏項目。

請了一波又一波專家,無一例外,都是得出了閉坑的結論。

單從礦山開采情況來看,確實閉坑是最好的選擇。

。您提供大神楓葉落在心上的重生之礦業巨頭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