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序章(1 / 3)

十幾年前,鄲越聯合羌族人舉兵北犯齊方邊境,他們來勢洶洶,大舉進犯,似乎對齊方勢在必得,攻入邊境重要關口後,就將“燒殺搶掠”這個成語詮釋了個淋漓盡致。

北方邊境離都城長安隻有幾個郡縣之遙,說起來也不是很遠,大概是為情勢逼迫,又或者是太尉陶政遲遲沒有壓下鄲越的勢頭,齊文帝方瑜自然就著急了,便不顧文武百官反對,獨領十萬大軍過幽州,親臨戰場。

巧的是,擅長奇門遁甲之術的江湖第一門派——青雲派自祖輩起便定居在幽州,在鄲越與齊方兩方僵持不下之時,少主溫謹臨危受命,帶領溫家一千弟子趕赴那個關口,為方瑜布陣退敵。

傳聞都說青雲一門中,懂得奇門遁甲者能以一敵百,這本來隻是誇張說法,但在那一戰中,青雲千數弟子分隊各自領兵,以齊方十萬兵馬對上鄲越和羌族二十萬,實力卻不輸。

不過,實力僅僅是不輸,也沒有多的了,一連交戰了一個多月,鄲越才逐漸敗退了,但那時候齊方的境況也不容樂觀——都說殺敵一千,自傷八百,齊方到最後也隻剩下兩萬精兵,還折了青雲山少主溫謹。

溫謹的發妻溫近月聽說之後,身懷六甲的她愣是背著掌門溫冊,帶了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悄然趕去了那個關口。

溫近月的氣運不太好,溫謹剛沒了,她趕到那裏的時候,似乎受了刺激,突然間就動了胎氣。

後來那個孩子是保住了,她人卻沒了,溫冊回青雲的時候,終究隻抱了個繈褓嬰兒回去。

再說鄲越和羌族,他們明明雖已經敗退了,但世子寧哲似乎還有些不甘心,臨走前給方瑜下了最後一戰的戰書。

文武百官看寧哲自信滿滿的樣子,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寧哲的圈套,便苦勸文帝怎麼也不能答應。

其實文帝一開始倒是沒想要答應,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寧哲那不要臉竟以抓去的齊方百姓和齊方二十年的太平相威脅——文帝沒辦法不答應。

最後的結果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齊方是勝了,但文帝卻沒了,文武百官一想到沒攔住他,簡直追悔莫及,而齊方原就不穩的朝局也就此動蕩了。

那時候小嗣王方棠還不到一歲,肯定是沒辦法登基稱帝的,因為文武百官不願臣服一個嬰孩,那些老臣也不希望朝堂為小人利用。

何況文帝剛駕崩,朝局還動蕩不安,誰知道別國會不會在這時候怎麼為難齊方,這也不是個牙齒不全的小孩能解決的。

但事情總要有個結果,在多方人士的商討過後,眾人推舉出了親王方殊岩,臨時稱帝來穩固朝局。

不過方殊岩這個人打小就不被人看好,文不成武不就,在很多人眼裏就是個十足的廢物,要不是文帝英年早逝,方棠又還隻是個孩子,那個位置哪輪得到他?

不過方殊岩也夠實在,登基當日便承諾,待方棠年滿十七周歲,他便還位給方棠。

隻是沒過多久,又出了一樁幺蛾子,太尉陶政竟聯名丞相謝文誠,以青雲派“功高蓋主,意欲謀反”之罪上報彈劾溫冊。

碰巧巫覡大人也為動蕩的齊方卜了一卦,卦象並未公示於人,但方殊岩卻一聲令下,讓陶政率五萬將士圍攻青雲派。

都說青雲派弟子能以一當百,青雲山也占據著險要地勢,居然也沒敵過那些將士,最終還是免不了被一片火海吞並了。青雲千數弟子無一生還,風靡一時的門派也就此毀於旦夕。

早年青雲雄霸一方,還可庇護廣陽百姓,但隨著這個靠山倒塌,百姓們也接連遭到了匪盜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