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江南我來了(1 / 2)

對江南的認識,最初源自那些紙質的書本,再後來便是電視和電腦了。

記得初學國畫大師吳冠中老先生的《畫裏陰晴》時,梅潔就被課本上那水墨的江南美景所深深吸引。梅潔很想知道,是不是真實的江南真的如課本上形容的那樣,清柔的水如同易碎的玻璃,娟秀的山如同女人的眉黛,如煙的美景如同人間的仙境。

江南對梅潔有著致命的you惑力,那裏曾經誕生了明朝四大才子,那裏更有流傳青白蛇的斷橋殘雪,那裏更是誕生曆代才子佳人的聖地。那窄窄的青石板路,那小橋流水人家,那帶著憂鬱的撐著油紙傘的丁香姑娘,那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無一不是梅潔的魂牽夢縈。

梅潔一直都認為,自己其實是屬於江南的。北方的風太過凜冽,北方的水太過生硬,北方的山太過厚重,北方的人太少柔情,是像她這樣小巧柔弱的小女生無法承載的。所以,她從小就夢想江南,夢想江南的山水人情,夢想江南的人文地理。

梅潔出生在一個北方山城的尋常百姓之家,既不是什麼書香門第,更不是什麼權勢名利之家。她的爸媽隻是普通的工人,沒有比天還高的心思,可命卻也並不比紙厚上多少。梅潔自打記事兒起,日子就是緊緊巴巴的,還好,梅潔並不貪慕別人的富貴榮華,更不豔羨其它女生的漂亮衣服。她覺得人活得簡簡單單其實沒什麼,隻要心裏踏實就好!

要不是那浪漫且富有詩情畫意的江南,在那麼不經意間撞開了她的心扉,也許這輩子她會如身邊無數小姐妹般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後,找個合適的工作,嫁個還算如意的男人,就這樣平平凡凡的過完一輩子。

江南的一切俘獲了她的心,自此她對江南便有了無法言說的癡念。這便成了她奮鬥的動力!

梅潔的爸媽並未指望著女兒能出人頭地,飛黃騰達。她是家中的獨女,爸媽自然希望她能留在身邊,必定誰都希望自己老有所依。

可梅潔卻偏偏獨愛江南,她也很清楚,像她這樣出身的女孩子,除了讀書,似乎難有機會走出這北方厚重的城。

所以,她廢寢忘食,勤學苦讀,讀完了小學,讀初中,中考時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市一中。高考中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南方的一所大學。

天下沒有不望子成龍的父母,看著女兒這麼出息,梅潔的爸媽自是開心高興地不得了。雖然,學費是貴了點兒,但隻要孩子能學有所成,做父母的自然是全力支持,苦累不計。

梅潔知道自己其實是自私了些,爸媽把自己撫養大不容易,供她上學更是艱難。她原本該循規蹈矩,找個班上,找個人嫁,承歡二老膝下,過著村裏大多姐妹一直過著的生活,重複著一代又一代的山裏人重複的日子。隻是,梅潔知道,她的心已經野了,就像脫韁的野馬,易放難收。

雖然爸媽給她的是山高水深的養育大恩,雖然爸媽給她的是像她這樣的家庭裏最好的生活,雖然爸媽給她的是絕對自由的空氣,可她還是覺得自己並不屬於北方,她的骨子裏是地地道道的南方魂。

所以,當她第一次離開父母,第一次坐上南下的火車時,她竟沒有太多的不舍,反而有著說不出的興奮,她覺得終於踏上了歸家的路。

這一路的顛簸梅潔不覺勞累,這一路的美景卻總讓她唏噓。她所報考的醫科大在美麗的秀城,這地方美得讓梅潔一直覺得都是在畫中遊。

這是和北方截然不同的美,水多,橋多,弄多,園子多。秀城依山傍水,以水而秀,因水而勝。水之美,橋之古,弄之奇,園之精,不臨其境,還真難言其妙。不乘咿呀小舟,不踏拱形石橋,不走石板老街,不探深巷幽園,便無法體會這妙不可言的美。

“回春醫大”位於這美景的一角,依水而建,門前楊柳依依,如詩似畫,美不勝收。

校園裏更是美景如畫,那如湧的人流更似在畫中遊。

梅潔有在網上搜過,這“回春醫大”屬江南名校,其中不乏皇親國戚,更不少豪門貴胄。說白了,這湧動的人群中不是官二代,就是富二代。說得再白點,這“回春醫大”就是貴族學校。

她梅潔雖既不姓富,也不名官。但她那傲人的成績,是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忍拒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