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冬,東北某小村莊……
沈家的二丫頭沈秋葉,為了不使自己嫁給鄧老爺家那個多病聾啞的兒子,而選擇跳井自殺了。
當二丫頭的屍體被人們從井裏打撈上來的時候,圍觀的鄉裏鄉親全都不忍目睹,有的大娘大嬸還悄悄背過身子抹起了眼淚,為這位年僅十五歲小丫頭的慘死而扼腕歎息。
昔日,二丫頭是遠近十裏八村中最漂亮的女孩子,多少小夥子為她傾倒,多少人家想娶她過門兒。
可惜!人就這樣說沒就沒了。
二丫頭死了的消息立時在全村炸開了鍋,全村幾乎所有人都聚集在沈家幫忙料理二丫頭的喪事。
沈家窮,破敗的院子裏烏泱泱地站滿了人。
在這一群人中,有人是來看光景看熱鬧的,有人是來打秋風占點兒吃喝便宜的,也有人是真心幫助沈家的,形形色色啥樣子的都有。
一個未出閣的小丫頭,喪事也簡單,也沒啥儀式。找人給二丫頭換了身幹淨衣服,用薄木板釘了口簡易的棺材,草草地便下葬了。
喪事辦完後,沈杜康一個人坐在炕沿兒上,腦袋瓜子第一次如此的清醒。
沈杜康原名沈四海,可村裏人早已記不得他的這個代號了。卻因為他平時有事沒事都願意喝上二兩小酒兒,喝完二兩後,立馬又央求著店家再續上二兩,人也總是迷迷糊糊的,所以村兒裏人都喊他“沈杜康”,有些瞧不起他的人就直呼他“沈二兩”。
沈杜康膝下有四個孩子,三個丫頭和一個兒子。
最小的兒子沈福貴出生時,老婆薑榮花月子裏便感染了風寒,沒錢醫治,沒幾天就撒手去了,連棺材板兒錢都湊不齊。
沒辦法,沈杜康便把大丫頭沈秋霜賣到了城裏的王公館給王家大小姐王英娥當使喚丫頭去了,這才湊齊了幾個棺材板兒錢把老婆安葬了。
好在大丫頭沈秋霜懂事又能幹,去了沒多久,就憑借著自己能忍耐能吃苦的性子在王家立住了腳。
後來,王家小姐王英娥嫁去於家,秋霜便也隨著去了於家。
現下,秋霜的日子是不愁吃喝,在於家專門侍候著嫁過去的王家這位大小姐,在沈杜康看來,這也算是過上了好日子。
二丫頭沈秋葉是沈杜康幾個孩子中最漂亮伶俐的,村子裏稀罕她的小夥子可不少。
可誰知,有一天,鄧家老爺和鄧少爺路過他們這個村子,不知怎麼的就看上了這二丫頭。
鄧老爺膝下隻有鄧少爺這一個兒子,一根兒獨苗苗兒。可這根獨苗苗兒卻是個天生聾啞,聾啞也就罷了,聽說打娘胎裏出來身子骨就弱,多病多災的,就是個藥罐子。
但是鄧家是誰,遠近聞名的大戶,不缺錢呀!鄧老爺給足了沈家彩禮錢,硬是要把二丫頭秋葉娶過門兒,給自己那多病多災的兒子當媳婦,說是要給自己兒子衝衝喜。
村兒裏人都傳說,說這鄧家一連找了好幾個算命的算過,都說鄧家若是娶了沈家這二丫頭當兒媳婦,那鄧少爺的病就會大好。
二丫頭秋葉也是個倔強的,看到自己親爹沈杜康真的收了鄧家的彩禮錢,要把自己嫁給那多病的鄧少爺,她二話不說就跳進了村子裏的古井。
這大冬天的,滴水成冰。當人們把二丫頭從深井裏撈上來的時候,人已經斷了氣兒,身體凍得快成冰砣子了,那真是一個“慘”字了得。
沈杜康心裏那個悔呀!
他感覺自己對不起祖宗八代,對不起死去的老婆,更心疼自己如花似玉的二丫頭,恨不能自己一頭撞牆上,替二丫頭死了算了。
花了人家的彩禮錢,又沒錢退回去。二丫頭這一去,沈杜康坐在自家炕沿上唉聲歎氣那個愁呀!
家裏的孩子剩下兩個小的,一個是十二歲的三丫頭沈秋草,一個是五歲的小兒子沈福貴,可他整天吃喝賭也養不起這倆孩子呀。
此刻,沈杜康坐在炕沿兒上耷拉著腦袋心裏盤算著,不如讓秋草帶她二姐嫁到鄧家去,也不知三丫頭秋草願不願意,更不知鄧老爺家願不願意。怎麼滴也得給自己的命根子小兒子福貴留下點兒活命錢吧。
沈杜康正坐在那裏愁眉苦臉地胡思亂想,就聽見屋外有人喊他:“杜康在家嗎?”
能這樣尊稱他大號的,隻有隔壁的李大哥,沈杜康慌不忙地回道:“唉,在、在……”。
隨著自家破門栓嘩啦啦地響,進來一個四十多歲的壯年漢子,粗獷黝黑的麵龐,濃眉大眼,一看就是憨厚樸實的莊稼人。此人住在沈杜康的隔壁,大號李興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