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餘西川本土士族也各有封賞,該升官的升官,該賞賜的就賞賜。
除了人事調整,羅征又對劍閣的兵力部署也作出了調整。如果說大肆起用西川士族並將嫡係軍隊全部撤出西川是示之以恩,調整劍閣一線的兵力部署就是以防萬一了。
如果西川有變,長安西郊大營的十萬西軍就會第一時間入川平叛。
控製了劍閣等幾座險關,就等於打開了西川門戶。
隻要十川西軍能第一時間趕到西川,任何叛亂都會在第一時間被撲滅。
大乾開平元年,西川各郡屬國皆發生了小規模叛亂,造反的皆為當地豪強。
消息傳到長安,朝廷當即下令鎮南將軍張任及各郡太守平亂。
叛亂持續了還不到三個月,就被鎮壓了下去。唯一造反的地方郡守,健為太守也被鎮南將軍張任擊破,並沒有引發益州局勢動蕩,西川士族給朝廷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很明顯,以張鬆等人為首的西川士族也意識到了。
天下即將一統,如果西川士族還守著那點利益不鬆口,遲早都會被清洗。
這些年羅征先後平定了中原、河北,十分天下得其九,開創了一朝基業,麾下的有功將士及心腹臣子全都在羅征登基稱帝後,要麼位列中樞,要麼權重一方。
而西川士族卻無一人能走出西川,在西乾政治拚圖中的地位日漸低下。
西川士族是有怨言,也起過一些別的心思,卻不敢輕舉妄動。
一來西川西族並非鐵板一塊,二來西乾的數十萬大軍絕對不是擺設。
有西川士族曾私下議論過投靠劉備,但卻被張鬆等人下令抄斬送往朝廷以示忠心,一旦西乾數十萬大軍入川,西川士族絕對會造到滅頂之災,這不是西川士族想要的。
就算能搶回劍閣險關又如何,這些年羅征雖然沒有將關中的政策強行在西川推行,但誰敢保證,西川士族裏麵沒有朝廷的內應,不會暗中接應朝廷大軍入川。
這次朝廷下遷徒指標給益州刺史部,就是一次試探。
西川士族心裏明白,這是要逼川人表態。
官府在冊的百姓不能遷,剩下的就隻有士族豪強的佃戶。
西川士族的選擇沒有讓朝廷失望,或許是朝廷數十萬大軍的威懾,也或許是張鬆、張任等人被重用,給西川士族樹起了榜樣,總之在朝廷的威逼利誘下,西川士族最終選擇了向朝廷妥協,放棄了一部分利益,來換朝廷的信任,以及仕途的解禁。
讓川人走出西川,位列中樞,或權重一方,似乎川人得到的更多。
如果川人不妥協,那麼迎接西川士族的將會是什麼,這個問題似乎不需要考慮,就能想到結果,而百萬移動屯邊隻是開始,而不是結束。
接下來,羅征將會繼續以鈍刀子割肉的辦法,逐步解決西川土地兼並嚴重、士族豪強占有大量佃農的頑症,打破學識壟斷,徹底消滅門閥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