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好消息(2 / 2)

等次日酒醒,方才感慨人之不人不同,果真是天差地別。

劉璋暗弱無能,不思進取,隻想守著西川稱王。

羅征氣量如海,雖然有些霸道無禮,但卻另有一分赤誠,自有其人格魅力,難怪能得到諸多能臣幹將的誓死效忠,以寒微之身打下一番基業,果真非是僥幸。

張鬆在心裏將劉璋和羅征一對比,越發覺得劉璋無能,不值得自己賣命。

更重要的是,西川本土士族現在岌岌可危,被龐羲、趙韙等東州打壓的喘不過氣,唯有投靠羅征,才能拿回屬於西川士族的一切。

本來想盡快趕回西川,與費詩、王連等人商議,看是否要迎羅征入川。

不想卻又被羅征攔下,好生款待了三日,觀看了長安大營軍備、錢糧倉廩,才在羅征率心腹文武的相送下,離長安踏上了返回西川的官道。

長安南門。

羅征目送張鬆遠去,這才收回目光,喟然道:“做了這麼多功夫,也不知能成事否!”

賈詡道:“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張鬆既然不惜跑一趟長安,探主公態度,就說明西川本土士族已經有了背棄劉璋之意,該做的主公已經做了,就看西川士族如何選擇了。”

荀彧道:“這個張鬆能代表西川士族前來長安,定然是個有本事的人,彧觀此人麵貌雖然醜陋了些,且不修禮儀,放蕩不羈,但才智卻甚是不凡。”

法正連連點頭道:“長史大人說的沒錯,這張鬆雖然容貌醜陋,但卻極富才智,不然也不會被西川士族推選前來長安直麵探詢主公的態度了。西川士族能否下定決心,迎奉主公入主西川,幾乎全在此人身上。若此人肯投效主公,這事就成了大半。”

羅征‘嗯’了聲,問道:“送的那些財貨收了沒?”

法正道:“沒收,這麼張鬆不是財貨能收買之輩。”

羅征麵露訝色,頓了頓,才道:“蘇則、孟達不惜隻身犯險,入川遊說西川士族,想來所求不過晉身之功耳,此二人有所求,孝直說說吧!”

法正忙道:“此二人早有出仕之心,因在下食君之祿,卻無寸功在心,常自難安,欲為主公取西川千裏沃野,故請二人前往西川一行,不若招此二人前來,主公量才適用?”

羅征點點頭,欣然道:“也罷,速召此二人前來,隻要是人才,本將軍自會給他們一個展示才幹的機會。能讓孝直托以重任的,想必也不會是平庸之輩。”

法正道:“在下稍後便召此二人前來。”

羅征‘嗯’了聲,沒有再說什麼,徑自回城去了。

不大會功夫,法正果然引二人前來。

羅征勉勵了幾句,就命二人為帳下從事,負責和西川本土士族聯絡,若能得西川士族投效而得益州,再另行封賞,既安了二人之心,又給足了法正臉子。

等法正和二人下去,羅征才問賈詡,“文和觀此二人如何?”

賈詡道:“孟右可為一郡之守,蘇則可大用。”

羅征略一思忖,便明白過來,賈詡這是有所保留。

沒說能力如何,是因為不了解二人,才幹什麼的這東西也看不出來。

賈詡隻說二人能用到什麼程度,是對此二人的人品心性的初步看法,而且對孟達和蘇則的評價也有區別,說孟達可為一郡之守,自然是孟達最多隻能做到一郡之守。

這種評價,說明賈詡對孟達此人並不看好。

而對蘇則的評價則是可大用,就說明蘇則可以放心用。

羅征對賈詡看人的眼光還是極為信服的,而且這老狐狸始終群而不黨,就算自己從來都沒在乎過,這廝也從不跟麾下一眾文武走的太近,時刻謹守為臣之道,更不會因為這兩人是法正推薦而刻意打壓,這也是羅征一直信任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用人之道,防而不疑。

就算一個小人,也有可利用的價值。

再英明的君主,身邊也不可能全是忠心耿耿的賢臣,必然也會有小人存在。而這些小人之所以能得到重用,正說明他們並不是一無是處,必然在某一方麵有所長。

如果真是個沒本事的飯桶,又如何能得到君主的重用。

那些能在曆史上留下賢名的明君,更不是傻子,能用一些小人,就說明這些小人能為人所不能,就看你怎麼去用。要是用好了,小人同樣能辦許多事,隻要時常敲打一下,讓其明白什麼念頭該有,什麼念頭不該有,這才是君主要考慮的。

羅征轉了一陣念頭,問道:“曹操和劉表打的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