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排座座分果果,世界上哪有什麼公平?(2 / 2)

如《三少爺的劍》《天涯·明月·刀》《楚留香》等,被影迷譽為“最懂古龍的人”。

他也因此與知名導演李翰祥、胡金銓、張徹合稱邵氏“四大帥”,是香港武俠電影的開山鼻祖。

明麵上楚原是邵氏電影的導演,私底下又和亞視有香火情,擔任過《射雕英雄傳》的顧問。

隨著邵氏電影逐漸衰退,鬥音影業的崛起,楚原也算是高揚這一派係的人。

金像獎董事局一成立,立刻對外發布公告。

定於1980年3月27日召開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

這一消息並沒有引起轟動。

人們更關心的是今兒出了什麼新電影,哪部電影好看,至於評獎?

那是演藝圈的自嗨,自娛自樂吧?

但也有專業人士質疑,指出問題:

香港電影金像獎在入圍標準上,設置了區域性障礙的獎項。

使得一些口碑和票房很好的華語片都沒有資格報名競選。

金像獎是否是過於本土化了?

對此質疑,很多人表示肯定。

在他們眼裏,香港是國際大都市,要麵向全亞洲,麵向所有的華語電影,不能搞成香港電影的小圈子。

報紙電視台發表專欄探討,依然一致認為:

金像獎這些條件,是為了保護香港本土電影發展設立的門檻。

金像獎如果一味地區域保護化,會失去華語片競選的公允和影響力。

金像獎主席楚原也立刻發布通告,表示,評選所有的華語片並不是金像獎負責的範圍。

他坦言:“正因為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有了合拍片的選項。

合拍片還有個好處,是提供了很多港人的工作崗位,希望大家能看到這一點。

但香港電影工作者看港片這個定位,暫時不會改變。”

不管外界怎麼議論,第一屆金像獎各項準備工作,在穩步推進。

而發起人文雋,已然成為秘書處副秘書長。

起草文件,排定各種會議議程啥的,忙的跟孫子似的,依然甘之如飴。

他的江湖地位陡然飆升,一路狂飆。

有不少人請客吃飯送禮,開始巴結他了。

雖然對外宣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為非盈利團體。

隻靠每年的電視台、電台廣播版權費及海外發行收入來維持日常基本開支。

其實,高揚立馬就成立了一家公司,《電影雙周刊》雜誌。

每年《電影雙周刊》向金像獎捐款100萬港幣。

這番操作等於把金像獎搞成了自家自留地。

畢竟《電影雙周刊》才是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金主爸爸。

同時十四個協會,也立刻對外招募會員。

其中演藝人協會麵向全體藝人招募會員,入會費每年100港幣。

還要收費?

100港幣?

誰會參加?

誰參加誰是傻子。

藝人們有參加的,畢竟有了組織。

沒參加的,嗤之以鼻。

誰也沒想到,幾天之後,演藝圈一件大事發生,立刻改變了這個尷尬局麵。

無數藝人紛紛加入香港演藝人協會。

。您提供大神百夫長高揚的穿越1978開局救了女兒國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