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2章 大結局(1 / 3)

不過,有一些有心人士還是注意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後台老板為興華軍的《風雨報》沒有迎合上海市民的心理來刊登死守漢城的文章。也沒有一個人表態一定守住漢城,而是大量刊登日軍在旅順、金州、大連、九連城、鳳凰城大肆屠殺平民、搶劫民間財寶、焚燒房子的文章和圖片。

反而是其他報紙上一篇接著一篇地刊登市民的呼籲、民間團體的請求。他們幾乎一致要求興華軍能牢牢守住漢城,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也給國人一點點信心。同時也呼籲清朝政府立刻增兵漢城。還要自詡懂軍事的專家發表文章,說隻要在漢城消滅日軍,穩住平壤漢城一線,就斷了侵華日軍的後路,正在進攻遼東、奉天的日軍就會不戰而退。

最後《風雨報》“被迫”刊登了一篇官方的文章,分析了進攻漢城的日軍數量、防守漢城的興華軍數量,最後的結論是興華軍想守軍漢城非常困難,但廣大興華軍守軍決心死守漢城,絕不後退一步,誓與漢城共存亡,將漢城變成日軍的墳墓。

這篇文章發表之後,這才消除了市民的一些疑慮。也引發了不少熱血青年要求參軍加入漢城保衛戰中。結果被租界的巡警驅散,到租界外的清政府衙門請願,又被清政府官兵毆打。這就不能不使市民更加憎恨西方列強、反感對外無能對內血腥的清政府,越發同情興華軍。

很多青年到《風雨報》打聽參加興華軍的途徑,打聽如果才能避開官府達到朝鮮到達婆羅洲。隻不過因為交通和清政府阻擾的原因,相互打聽的多,真正動身的少。

但是興華軍的形象在中國人心裏更加高大起來。

法國人在金三角發起全力進攻。讓法國殖民者非常意外的是。戰鬥沒有打多久,金三角留守的興華軍利用地形和建造的工事給侵略者極大的殺傷,法軍一下士氣大落,萎靡不振。相持幾天後,興華軍反而從開始的防守轉入全麵的進攻。準備充分的趙冬至率部隊一直追擊法國到了安南(越南)境內。到最後法國人嚇得隻敢住在大城市,把農村、小鎮全部丟給了興華軍。

就在清軍陸軍節節敗退,日軍用大量從國內新招來的新軍圍困興華軍而精銳部隊積極準備威海戰役時,李鴻章還在采取保船求和的戰略。

根據曆史上北洋水師的覆滅曆史,薛興華派人與丁汝昌聯係,要求丁汝昌注意身邊的人,同時告訴他防衛上的漏洞,也告訴他日軍的登陸方向。

但是,李鴻章對丁汝昌有知遇之恩。丁汝昌不願意聽從薛興華要求其出海拚死一戰的勸告,也不相信興華軍海軍有實力接應他,他嚴格按照李鴻章的命令行事,將軍艦困守軍港裏。

為了證明他的清白,丁汝昌還將興華軍給他的電報來往文件一起轉發給李鴻章。驚怒的李鴻章立即派官員前往威海衛,再次嚴厲重申北洋水師不得出海的命令。而且他還告訴丁汝昌說這是興華軍轉移日軍注意力,想讓北洋水師頂缸。苦口婆心地勸丁汝昌不要上興華軍的當。

當日軍大軍進攻威海衛,興華軍海軍從平壤過來依約接應北洋水師時,北洋水師卻置之不理。使得興華軍海軍和北洋水師聯合與日本艦隊作戰的計劃還沒有實施就流產了。

因為日本各路艦隊到達,興華軍自知不敵。薛興華依然下令放棄計劃出海,躲避日軍艦隊的可能發起的剿殺。

愚忠的丁汝昌雖然將軍艦收縮在軍港裏不露麵。但日本軍隊並沒有放棄進攻,反而比調集了比曆史上更多的海軍和陸軍來進攻。就如曆史上的威海戰役一樣,日本陸軍順利登陸後徹底占領了威海衛軍港周圍所有的高地。日軍利用陸地上的要塞炮可以直接對軍港裏的北洋水師軍艦進行轟炸。

丁汝昌到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錯在哪裏,也想起了興華軍給他的提醒。當他派出衛兵前往軍營抓捕薛興華提示的幾個手下軍官時,那些軍官在日本間諜的鼓動下早已經嚴陣以待。他們很快就繳了衛兵的槍,同時率領部隊進攻丁汝昌的司令部。

行事不密、優柔寡斷的丁汝昌直到聽到自己的衛兵和叛國的部隊交火時才知道什麼都晚了,僅僅來得及安排唯一一名忠於他的幕僚攜帶一封他寫給李鴻章的血書逃跑,他就被叛軍抓住了。

叛軍命令丁汝昌立即書寫投降書,但丁汝昌誓死不從。叛軍將其殺害之後,盜用他的印信,假借他的名義書寫了投降書,下令北洋水師停止抵抗,向日軍投降。

北洋水師至此全軍覆滅,價值一億多兩白銀的北洋艦隊落入日軍手中。

此時,興華軍艦隊在公海逗留了半天時間後,在薛興華的嚴令下,直趨日本本土,對日本各大港口進行轟炸。軍艦上攜帶的陸戰隊在關應雄的率領下登陸對日本人進行無差別地屠殺。與在旅順的日本軍隊一樣,關應雄的部隊對日本本土實行三光政策。

狂喜的日本大本營僅僅高興了半天時間,接到個港口、碼頭、沿海城市的報告後大驚失色。特別是知道登陸日本本土的人是興華軍之後,他們都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因為日本發生了瘟疫霍亂、水災,到處都是人心惶惶,實在受不了興華軍的騷擾。不說興華軍登陸執行三光政策,就是射幾顆炮彈都有可能導致日本崩潰,而且落在本土的炮彈讓國內的人都紛紛懷疑日本政府宣布的大捷,日本政府的威信一落千丈。

日本天皇立即嚴令海軍留下部分部隊處理投降的北洋水師後,艦隊精銳立即返回本土剿殺窮凶極惡的興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