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很快,過完年之後,核汙水的影響慢慢的在大家生活中出現,不過人類不愧是這個地球上適應力最強大的生物,隻用了很短的時間就習慣了海水被汙染的結果。

不過海上曾經熱鬧的場麵卻再也見不到了,而於多多也把那艘船開到了星城,同時他也完成了身份的轉換,從以前的釣魚佬順利的轉變成了一個包租公、彈簧廠股東和富坤業務員。

星城的廠房經過差不多一年的建設也順利的投入使用,在改建方案通過之後,於多多幹脆讓老爸於東海拉了一幫人,掛靠在了一個有資質的建築公司下麵,最後硬生生的靠著自己村裏的一幫人把整個廠房給建了起來。

不說不知道,一到真的開始找人的時候,於多多才發現他們村裏、鎮上、縣城在星城幹建築這一行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從提灰桶的小工、到砌磚裝模的師傅、然後到工程監理這些,幾乎每一個環節都能通過七大姑八大姨的關係找到熟人。

前前後後花了半年多的時間,原來破破爛爛的老廠房變成了兩棟分別占地898平方和1380平方的四層廠房,另外還有一棟六層高的辦公樓和一棟6層的宿舍樓。

富坤在廠房建好之後第一時間就租下了那棟占地898平方的一層和二層,於多多最後給了兩塊錢一平方的優惠,也就是每個月23塊錢一平方的價格租給了富坤,一年的租金就是50萬塊錢,租金每年分兩次給。

另外的廠房也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麵全都租了出去,就剩下辦公樓和宿舍租的稍微慢了一點,不過於多多也不急,雖然為了這些廠房他差不多把手裏的錢了個七七八八,但是在把那些廠房都租出去之後,他每個月的租金就能收到20多萬。

而且他在廠裏還有工資呢,底薪雖然沒有多少,但是那些老客戶的提成每個月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少的錢,他就連廠裏發的工資每個月都花不完。

忙忙碌碌一年多,經常在星城、薌城之間跑來跑去,於多多總算是把所有的事情都理順了,在這期間又在縣城買了兩個商鋪,加上楊嬌嬌名下的商鋪,兩人的商鋪數量已經有八個了,離著每個月收一個商鋪租金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進入到大四之後,楊嬌嬌也順利的入職了星城富坤,大部分時間都在公司上班,於多多要去薌城的時候兩個人一起去薌城玩幾天。

這些其實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於多多終於迎來了自己22歲的生日。

在過生日的當天,他就拉著楊嬌嬌去了縣民政局,因為早在一個多月之前,楊嬌嬌就已經懷上了。

當兩人回到回到村裏的時候,村裏的計生專幹已經在他家等著了,見到兩人以後就拿出一張表格讓他們填了,然後在兩人懵懵懂懂的眼神中就給他們辦好了《計劃生育服務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