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年,關中大旱,蝗蟲四起。
官道之上,一隊馬車正在緩緩前行。
車內,身著布衣的李世民掀開簾子,看著寸草不生的土地,輕歎一口氣。
“玄齡,如今行至何處了?”
“啟稟陛下,前方便是吳山縣了。”
“便是他們說的蝗災之始,屍橫遍地的吳山縣?”
“陛下,世家大族向來喜歡誇大其詞。自發現蝗災起,您就迅速賑災,哪裏會出現那種情況!”
“朕就是不信他們所言,才會微服私訪。但這一路走來,隴州其他地方已經是餓殍遍地,為了活命,無數流民皆往長安走。”
“受災最重的吳山縣卻是從最初開始,就再也沒有流民出來,朕就是不信也得信了!”
房玄齡聞言也是滿臉愁緒,一言不發。
蝗災治理一直沒有什麼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朝廷也隻能是多派發賑災糧食。
盡管陛下立馬下令將賑災糧食調往隴州,但餓死的百姓依舊數不勝數。
吳山縣一點動靜都沒有,反倒證明了那些人所言的真實性。
馬車中陷入寂靜,馬車外卻突然有人輕咦一聲。
李世民皺眉問道:“敬德,怎麼回事?”
“回稟陛下,前方路上有好多流民,看方向像是與我們同路。”
同路?
這吳山縣受災最為嚴重,災民們不可能不知道。
為何還偏偏要往吳山縣去呢?
李世民神情微動,命人驅車趕上前方流民,親自詢問。
“敢問,你們是要去吳山縣?”
“是啊!我們村子裏有人從吳山縣回去,他說的吳山縣官府在城門口賑濟災民,能吃飽!”
“吳山縣賑濟災民?確定是吳山縣?”
李世民不敢置信的看向這個老者。
“對啊,你們不是聽說吳山縣有賑濟糧食才去吳山縣嗎?”
流民奇怪的看著李世民大驚小怪,見他不再說話,便也不再搭理他。
李世民等流民離開,才扭頭疑惑的問房玄齡。
“他們不是說吳山縣受災最嚴重?如今哪來的糧食來救濟災民?”
房玄齡卻是比他還要疑惑。
“臣也不知,但吳山縣確實是蝗蟲最先肆虐的地方,受災最重。”
“這吳山縣恐怕是有貓膩啊!”
李世民眼神一寒,吩咐侍衛道:“去查!”
“是!”
侍衛喬裝打扮一番,便已經和流民一般無二了。
以流民的身份去打聽,才能打聽到最真實的消息。
並未讓李世民等人等多久,侍衛便回來了。
“陛下,屬下打聽清楚了。”
“吳山縣城外確實是在賑濟災民,排隊領糧的災民數量近萬!”
“什麼?”
“吳山縣就算不是蝗蟲之始,受災最重的地方,也隻是一個偏遠小縣。”
“拿什麼來賑濟災民?”
“賑濟的並非是米粥,而是此物。”
侍衛從懷中小心翼翼的掏出來一小塊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的糕點出來。
“陛下,吳山縣的衙役說這叫壓縮餅幹。吃一塊,一天就都不會餓了。”
李世民伸手將那壓縮餅幹接了過來。下一秒,臉上就露出一抹驚訝之色。
這一塊小小的壓縮餅幹比蒸餅小不少,但重量卻比蒸餅還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