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七十三年元朔,歲﹑月﹑日之朝,三朝天聖祭。
遵先祖遺訓,靈地四國國人,天聖祭應於各自居宅,行齋戒、祭神靈。
然今日青陽、朱明、白藏、玄英四國交彙的中心太乙城,卻人歡馬叫,鼓樂齊鳴。
隻因此日也是太乙城每二十四年一度,證新舊兩代四國國主易國主之位,行羅天大醮,受承緒大禮的日子。
太乙城乃木、火、金、水四種靈氣混元之地,因而它不似四國中的任何一國,終年僅有一氣環繞,一季滯留。
太乙旦環木氣,為春;午環火氣,為夏;夕環金氣,為秋;暮環水氣,為冬——它旦暖午熱,夕涼暮寒,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四國之人又陰陽體質各異,靈氣越稀薄,便越難以適應與其體質相斥的氣象。
故居住在太乙的四國城民,通常隻在自己感到舒適的天氣外出活動。
亥時入夜,雪花飛墜。
最後授受承緒大禮的新舊玄英國國主,現身在了連接太乙內、外兩城的北四合門外。
街巷上霎時炸開了鍋。喜歡陰氣的白藏、玄英國人,與忍受著不適的少數青陽、朱明國人一同發出了歡呼、呐喊,慶祝最後一場盛典的舉行。
碧槿卻在此時向她身旁風韻猶存、豐姿綽約的青衣婦人拱手告別,悄然潛入內城,遠離了人群。
碧槿是一名純正的青陽國人,若按陰陽體質來劃分,她早該在日落時分回到自己的居所歇息,即便留下看熱鬧,也該是精神不振的模樣。
然而她卻安然觀看了申時在西四合門舉行的新舊白藏國國主承緒大禮,大禮後又與青衣婦人一同前往了外城西市琳琅巷,愜意地遊玩至最後一場盛典舉行。
每一代四國國主,在幼年被確定為國位繼承人後,都要從各自國家的四大名門中挑選一位輔佐其左右,且與之體軀相同,能力相當、年齡相仿的欽定近臣。
而碧槿,正是青陽四家碧家的第四代嫡長女,新任青陽國國主的唯一欽定近臣。她靈氣比常人充沛,自然比一般的青陽、朱明國人更抗凍、耐寒。
內城乃國主、權貴居住區,青陽名門出生的碧槿自然也居住在內。
然而碧槿趁著熱鬧的時刻回到內城,卻並不是因為夜深人乏,又奔波了一日,靈力漸弱難堪雨雪。
她是惦念著自巳時新舊朱明國主承緒大禮舉行後就獨自返回了青陽宮的自家國主。
靈地乃兩儀二聖與四象聖獸共同幻化而成,二聖之氣與四象之力分散四方,才孕育出了現今的四國。
青陽國在靈地東方,故青陽宮也建在內城正東。
碧槿進內城後腳底生風,一路向東,卻在青陽宮外被兩個眸、發淺黑,身著龜紋玄甲,額有波浪印記的男護衛給攔截了下來。
“來者何人?何故夜闖青陽宮?”
攔截碧槿的,乃是負責在亥、子、醜三冬時巡邏內城、保衛要處的玄英國主近衛軍緇龜衛。
見碧槿低頭未語,二衛相視一眼,便欲引氣入體,融飛舞雪花作傷人利器。
“失敬。一時情急,忘了自己已改顏易服,驚擾了二位,還望海涵。”m.X520xs.Com
在二衛將雪花化作雪鏢之前,碧槿及時地抬起了頭,她吸納吐息,卸力散氣,旋即眸、發驟豔,契印突顯。
“參見執木使!末將不識使臣,耽誤了使臣進宮覲見國主,還望恕罪!”
二緇龜衛見到碧槿由黯轉豔、光華奪目的碧眸碧發以及額間突然浮現、泛著青光的嫩葉印記後,兀地一驚,連忙收身斂首,恭敬立於碧槿兩側。
“無妨,怪我太過心急。大家都是初到太乙,互不相識實屬正常,尚有要事,就先行告退了。”
“多謝使臣體諒,末將恭送使臣!”
終年與木相伴的碧槿,心氣寬柔,性情隨和,又覺是自身過失招來了二衛盤查,根本無意深究,待二衛打開宮門,她便不再逗留,快步走進了宮中。
似乎十分了解青陽國主此刻的所在位置,碧槿直接繞過了正殿,穿過了長廊,奔向了後院,連對在青陽國格外罕見的碧瓦飛甍都無暇一顧。
到達後院,景色突變。
不見青磚碧瓦,唯見鮮花草木,若非雪飄如絮,還可觀鶯歌蝶舞。
後院正中是一片靜雅竹林,走進林間小徑,行至竹林深處,又能看見一座高聳別致的三層竹樓。
這竹樓乃是今日入住的四代青陽宮之主,在承緒大禮上重新為自己題名、製匾的寢宮——枯榮廬。
冬時雪夜,靈氣稀薄的侍從都已在林外花叢的板屋中歇息,然枯榮廬第二層的書房竹倚齋卻還搖曳著燭光。
碧槿立於廬下,望著竹倚齋那透出零星光芒的竹窗,微微一歎:果真未眠…
旋即斂聲屏氣,踱步走向側邊竹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