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伐謀伐交(2 / 2)

最為關鍵的是,周天子的謀劃中涉及到秦國,卻沒有提前與秦國商議。

秦壽雖為周先王所提拔,但他畢竟是托孤重臣之一。

無論是出於尊重,還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周天子都不該如此罔顧自己的想法。

此時他退讓一步,今後等待秦國的隻會是更多的被動。

周天子似乎從來也沒有想過秦壽會拒絕他,所以根本沒有做好秦壽拒絕之後的準備。

恰好在這個時候,庸伯恰合時宜的開口請命道:“大王,臣的庸國與楚國接壤,可為大王先驅。”

他話音落下之後,褒侯與蜀王也抓住時機,直接開口稟告道:“大王,臣也願同往。”

南方最強大的三個國家同時開口,周天子也不得不在此時打消了自己內心的算計。

他悄悄的握緊了袖袍之中的雙掌,隨即開口說道:“既然如此,伐楚之事,便托付於諸位愛卿了。”

褒國與庸國當即大喜,如此一來,他們終於等到了繼續擴張的機會。

等到散朝之後,周天子麵色陰沉回到了寢宮之中,直接命人找來了叔宥。

“寡人今日令司馬率先開口舉薦秦侯為先鋒,為的便是堵住褒庸二君之口。秦侯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為何不允?”

他的話音方才落下,叔宥卻是神色平靜的開口回應道:“大王隻知秦侯勇武忠義,卻不知秦侯仁德愛民之心。

秦楚之間相隔甚遠,若是由秦國為先鋒,從北向南勞師遠征,必定會損失摻重,此為其一,仁也義也。

秦設軍功受爵,凡戰者,割一首者,每年都能夠從秦國得到五十石糧食。

如此豐厚的報酬,才是秦人敢於搏命的緣由。

然而,這是秦國的優勢,同樣也是秦國的劣勢。

據臣所知,秦國差點便因為國家發不出這一筆錢而內亂。

若非是秦侯巧設糧票,恐怕秦國此時已經…故而,秦國出兵,必要有利。隻有利足,方才能夠穩住秦國。秦楚想隔,難以從楚地獲取回報,秦侯自然不願這個時候作為先鋒南下。此其二,曰:利也。

有此二者,秦侯回拒大王,這不足為奇。”

他話音落下之後,周天子隨即陷入了沉默之中。

“秦侯,果真…”

有些話即將脫口而出,卻終究是被他硬生生的咽了回去。

又沉默了良久,他緊接著開口問道:“先生,褒國與庸國的土地已經足夠遼闊。”

叔宥聞言之後也是一陣沉默,隨即突然間抬頭向著周天子拱手一拜,語氣沉重的開口說道:“君上,或可遊說楚君,使其稱臣而降。”

周天子頓時一愣,盯著他對麵的叔宥注視良久,隨即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周國不放心楚國,卻又不得不留下楚國。

就像周國厭惡巴國,卻從來也沒有聯合褒國與庸國進攻巴國一般。

這些國家的存在,從根本意義上來講,便是為了限製褒,庸,蜀這些南方大國。

。您提供大神春秋霸業的秦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