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各取所需(1 / 2)

塚宰本來不想參與這件事情,隻因為參與這件事情之後,便會狠狠的得罪新天子。

但是隨著那位貴客的出現,塚宰最終改變了他的想法。

來人不是旁人,正是那一卷竹簡之上記錄的人——褒侯。

作為先王的心腹,褒侯同樣也有屬於自己的考量。

在先王時期,周天子最信任的夥伴無疑是褒國。

一來是因為褒侯與周國之間的情誼,二來是因為褒侯自身的才能,三來是因為褒國與周天子之國的地理距離,自來是因為褒國與周國之間源遠流長的曆史關係。

也正是因為諸般多的因素,使得褒侯成為了周天子最為信任的臣子。

然而在函穀關的時候,秦壽以一國之力出兵追擊商軍,立下了赫赫功勳,也成功的樹立了自己忠臣的形象。

反觀諸侯,都在那個時候選擇了按兵不動。

雖然都有借口,但是這樣的行為難免會讓新天子心懷芥蒂。

褒侯是長輩,與新天子之間並無情誼,更加談不上信任。

偏偏他又是函穀之盟的盟主,地位高,功勳不足,又跟新王不甚熟悉。

褒侯雖有援兵之義,但終歸是少了一件為“王”分憂的大事。

而這裏的“王”不是指先王,而是指“新王”。

這樣子持續下去,對於褒國來說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所以,褒侯想到了一個計策。

而這個計策,竟然與宗伯想要對付他的計策幾乎如出一轍。

塚宰在眾目睽睽之下發難褒侯,無疑是在打周天子的臉。

而褒侯卻在這個時候主動站出來退讓,表麵上看是受到了天子的懲罰,實際上卻是替天子分憂解難。

一個肯犧牲自己利益,也要維護自己顏麵的臣子,會有哪個君王不喜歡呢?

當做成了這一件事情之後,褒侯雖然會失去函穀之盟盟主的身份地位,但是褒侯卻能夠贏得新王的信任,說不定將來還能夠更進一步,成為大周的三公之一。

褒侯的謀劃令塚宰震驚,但是苟了這麼多年的塚宰也不是一個好打發的,他立即便開口說道:“褒侯所請實在是太過於冒險,請恕老夫不能夠答應。”

這件事情對褒侯有利,對宗伯有利,卻獨獨對他百害而無一利。

平白無故得罪天子,這可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但是緊接著褒侯便開口說道:“塚宰相國以來,從來也沒有真正做主行事,大多都是聽從先王的吩咐。

現如今先王駕崩,當今天子可不見得能夠繼續任用塚宰。

如果寡人得到的消息沒錯的話,先王臨終之時,可是讓大王將塚宰之位許諾給了秦侯!”

伴隨著他的話音落下,塚宰的身體本能的微微一顫。

隨即他搖頭說道:“如果是大王當真不需要老夫效力,那便告老還鄉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