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之相反,如果隻是一味的殺戮,沒有去吸納敵國的勞動力,那麼伴隨著功勳者越來越多,秦國的國力跟不上消耗,便遲早會被內耗而亡。
短時間內付出更多的代價,以此換取長時間的收益,這是秦壽能夠想到最好的安排。
並且,凡是戰敗於秦國的國家,其國民前五到十年都是奴隸的身份,隻有繳納到了足夠的糧食,方才能夠擁有國人的身份。
除非是加入秦國的軍隊,並且立下足夠的功勳。
否則他們每年都至少需要繳納三成的賦稅。
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繳納三成賦稅之後,也能夠讓普通的三口之家吃飽飯了,但是一年到頭肯定是沒有餘糧的。
如果家裏人口再多一些,那麼,免不了還要餓肚子。
至於說耕種更多的土地,那也是無稽之談。就算是土地再多,一個勞動力能夠耕種的麵積終歸有限。
總之以俘虜的敵軍士卒充作功勳的決定雖然讓秦軍士卒血賺,但是對於秦壽這個國君來說,肯定也是不虧的。
當得知不能殺俘虜之後,秦軍將士也是不樂意的,都紛紛吵吵嚷嚷,口中叨叨著:“萬一賊人假降,借機偷襲咱們咋辦…”“不行,額可不放心把後背露給敵人,必須得把他們全都砍頭…”
他們是絕口不提功勳的事情,但是句句話都潛台詞裏都離不開功勳。
然而緊隨其後,白毅親自宣布一個敵軍降卒等同於兩個人頭之後,這些原本吵吵嚷嚷的秦人都閉了嘴。
“國君仁德啊——”“國君英明啊——”“都是爹娘生的,能不殺還是不殺了吧——”“你殺啥?反正我不殺,誰敢殺我的俘虜,小心我砍了他的腦袋…”
再是質樸的百姓,在麵對充足的利益之時,也依舊會換上一副嘴臉。
經過訓練的士卒,卻是比普通百姓更加容易操控,但實際上,他們內心依舊有著自己的小九九。
會反對損害自己利益的事情,自然也會支持符合自己利益的事。
很快全軍上下就達成了共識,破城之後以俘虜為主。
轉眼間便又過去了兩天的時間,輕車熟路的秦軍拚裝出了八倆投石車。
如果集中打擊一麵城牆,已經足夠打開一個缺口。
於是秦壽當即下令,召集全軍將士一同列陣。
隻等投石之後,便各領本部兵馬殺入城中。
聽到了秦軍的號鼓之聲後,召恒也是信心滿滿。
這幾天他派人加固了召邑的城牆,又想到了一個破解秦人投石的辦法。
那就是把士卒藏在城牆內測,隻留少部分以城牆的牆跺為依托守城。
隻等秦軍攻城之時,方才下令士卒登上城牆。
反正,秦軍又不可能冒著投石的危險攻城不是?
再加上他羈押了所有士卒都家眷,使得那些蠢蠢欲動的“叛逆”偃旗息鼓。
如今召國上下萬眾一心,三軍皆從他召恒號令。
“三軍對一軍,優勢在我,如何會輸給秦國?”
。您提供大神春秋霸業的秦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