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想到了精兵之法,便又喚回了白毅,讓他為自己刻錄練兵之法。
秦壽並非是真正的軍事家,對於古代士兵操練的了解,依舊隻局限於軍陣隊列和個人武力方麵。
這個時代的人打仗,往往是兩邊的人都排好隊列,然後向著對方衝上去廝殺。
哪一方的隊列出現了缺口,指揮的將領們便會安排人填上去。
所謂的名將,便是能夠提前察覺到敵人薄弱與破綻,在兩軍交戰之時,提前集結增援,以優勢兵力一舉撕開敵方缺口,最終達到取勝的目的。
正常情況下,雙方都源源不斷的派遣軍隊填補空缺,應該是不存在被破防的情況。
但如果作為進攻方的勇士足夠勇猛,亦或者能夠及時調配出戰車衝鋒撕開更大的缺口,那麼這一場戰爭也就結束了。
秦壽雖然上過戰場,但是他卻並沒有指揮大軍作戰的經驗。
雖然薑城與召虢兩國也是菜雞,但是這三方勢力的人數肯定要遠勝於秦壽。
要想在戰場之上取勝他們,秦國便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優勢。
秦壽想到的便是軍列與合擊之術。
天圓地方的文化源遠流長,大周軍隊作戰本就習慣了以方圓之陣對敵。
隻是軍隊士卒之間缺乏真正的配合,沒有刀盾兵,長矛手之類的細致劃分。
反正就是穩住陣線即可,然後彼此之間亂糟糟的打。
秦壽給白毅的東西,有他通過軍訓了解到的體能訓練方法,也有隊列排序等等。
除此之外最為重要的,便是一名為盾槍陣的陣法。
按照秦壽的要求,前線士卒每五人為一伍,伍長持弓指揮另外四人。
而這4個人分別是一名大盾兵,主要負責正麵防禦,一名刀斧手,主要負責貼身肉搏。
而刀斧手之後,則是兩名長矛手。
交戰之時,弓手負責遠程打擊與臨陣指揮,盾牌手負責正麵防禦,長矛手負責正麵進攻。
而最後一名刀斧手則伺機而動。
一伍為一個小的作戰單位,而五伍之間又彼此配合組成一個中型作戰單位。
一卒可以組成一個大型的作戰單位,而一旅則可以成陣,一師便可以成一個中型陣,一軍則是一個大陣。
秦壽要求白毅嚴格的訓練這樣一支軍隊,最開始隻能夠訓練五百人,不要求他們能夠以一敵十,但是一定要讓他們令行禁止。
交戰之時,永遠都要處於正麵有防禦,2~3人配合進攻,以此達到迅速解決正麵敵人的目的。
白毅的心裏總有疑問,但是他卻始終想不明白哪裏存在問題。
再加上他本就崇拜秦壽,便也沒有再繼續深思,緊接著便興高采烈的下去尋找公輸墨去了。
無論是長矛還是大盾,這都需要重新趕製,白毅想替秦壽訓練出一支屬於自己的精銳,他始終少不了公輸墨的幫助。
而就在白毅離開之後,秦壽方才得以歇上一口氣。
與此同一時間,秦無道麵色通紅的被南氏的南叔齊從南家趕了出來。
“區區一個庶民之子,竟也想要我南氏臣服?當真以為隻要天子下令,這秦邑便是你秦家的嗎?”
。您提供大神春秋霸業的秦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