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彭,小彭,你在家嗎?”曹婆婆在外麵叫了好幾聲都沒有人應,幹脆把背上的背簍跟手上的桶都入了下來。
推開院門,正準備進去,就看到大隊長夫妻倆從他們家的那套漂亮的磚瓦房裏走了出來。
看到兩人身上整齊的衣服,以及一人一個背簍,忍不住問道:“利群,小彭,你們這是準備去哪裏啊?”
“正準備去一趟鄉裏,打算把今年新收的山貨給姚知青他們家寄過去。”彭大娘先回答了曹大娘的問題,看到院子外的背簍跟桶立刻問道:
“曹大娘這是要去磨坊嗎?那我把鑰匙拿給你好了!”
“不是我那孫女說是要帶男朋友回來,我想自己做點吃的,就準備去磨坊磨些東西。”曹婆婆紅光滿麵的說著。
彭大娘趕緊轉身回去拿了鑰匙,直接交給了老人家。
因為磨坊的位置就在村口,三人幹脆一路向村外走去。
路上,看著一家家都是新修的磚瓦房,曹婆婆忍不住問著:“大隊長、小彭,你們說姚知青多久還能回來呢?”
看七十來歲老人滿臉期盼的樣子,夫妻倆對望一眼,彭大娘趕緊道:“曹大娘,你不是有什麼事情要找冬雪?”
“你也知道,我們一直都跟她有通信呢!你有什麼事情隻管說,我們一定給你寫到信裏去的。”.伍2⓪.С○м҈
“那倒沒有!”曹婆婆趕緊擺了擺手,才笑道:“現在村裏好啊!大家出了村,就可以做工人,吃喝也不愁,哪裏還有什麼事情要找姚知青呢!”
“就是吧,我這把老骨頭了,也不知道多久就閉了眼,想要還活著的時候,看能不能再見見姚知青。”
“看看我們村子現在的這日子,要不是當初姚知青下鄉時幫忙,回去後還一直惦記著我們,哪裏會有哦!”
說起這個,大隊長夫妻倆也忍不住讚同的點了點頭。
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
盡管這些年來,他們村裏老祖宗家也有人回來了,甚至少爺更是早早的回來過,廠子都辦了好幾個。
但真正最早改變村子裏生活的,還真是姚知青當初的渠道以及想法。
甚至後來她都離開很久了,還不忘記去尋找一些機器送到他們村裏來。
有些是新的,就如拖拉機!
一聯係就是兩輛,村裏人費了大力才運進村子。
有些則是舊的,例如磨房的那些機器。
自從運來之後,他們村子真的省了不知道多少的事情。
關鍵是拖拉機還是他們自己出錢,這磨坊的東西姚知青卻是一分錢也不要。
不過村裏的人都有良心,除了稍微會給一些錢用來買油供電之外,每到收獲的季節,都是有什麼東西都想著姚冬雪。
想當初,姚冬雪一下鄉就往山裏鑽,那可是在陽光村出了名的喜歡山貨啊!
到了磨坊外,大隊長夫妻跟曹婆婆告了別。
夫妻倆爬上村口的小山坡,看到下麵一大片廠子,忍不住相視而笑。
是啊,現如今村裏變了!
自從有了少爺跟姚家的投資,原本村裏的小作坊都變成了大廠子。
村子裏可以在村口直接上班!
除此之外,村裏的這些地他們也沒有放棄!
在少爺、以及老祖宗家的其他人還有姚家的幫助之下,現如今田裏已經實行了大部分的機械化。
種出來的糧食不隻增加了,人工也用得少了。
現如今,每家除了上交一部分公糧給上麵之外,剩下的留下自家的,都給了車隊拉出去。
據說,姚家跟少爺他們在外麵折騰了什麼超級市場。
他們村子裏種出來的糧食,可是可以賣到全國人民的麵前啊!
至於村子裏種的菜,山上的山貨,那就更不用愁了。
這麼大一片廠子,能上裏麵上班的,可不僅僅是他們陽光村的人。
甚至除了周圍的幾個村子裏的人之外,就連鄉裏,也都有不少人天天來回跑呢!
當然,更多的還是住在廠子附近的家屬區的職工!
這些人,都是他們陽光村的客戶。
有像廠裏一樣大批量找他們訂貨的,也有小家庭自己找到村子裏的。
反正即使隔了一個小山包,現在陽光村裏也有好幾家商店。
那真是酒鄉不怕巷子深,現如今,陽光村的山貨都已經出名啦!
。您提供大神佳奇的七十年代囤貨日常姚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