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內閣確立(2 / 2)

雖然多爾袞派遣主力前去追擊李自成麾下的大順軍,派遣力量不是很強的滿八旗和漢八旗進攻山東,不過有一點引發了朱慈烺的警惕,那就是多爾袞手中有足夠多的軍隊,若是山東之戰失敗,不排除多爾袞將主力再次派遣到山東作戰。

首戰必須獲取勝利,首戰也一定能夠獲得勝利,崇禎年間以來,後金韃子每一次入關作戰都取得了重大勝利,打的明軍毫無還手之力,所以他們對陣明軍的時候,輕敵之情緒不可避免,這是朱慈烺的機會,也是明軍的機會。

首戰之後,隻要做好了一切的部署,就能夠抵禦後金韃子主力的進攻。

何況多爾袞尚不敢孤注一擲,要知道陝西還盤踞有大順軍,四川還有張獻忠。

山東之戰,朱慈烺必須要靠前指揮,這是一次不能夠有絲毫失誤的戰役。

如此情況之下,內閣就顯得更加重要了,有了高效的內閣,朱慈烺就能夠放心的離開南京前往山東,去指揮作戰。

方方麵麵的原因堆積起來,讓朱慈烺下定了決心,以最快的速度確定了內閣人員。

唐王朱聿鍵出任內閣首輔,負責內閣所有的事宜,禮部尚書李邦華出任內閣次輔,吏部尚書高宏圖、戶部尚書邱祖德、兵部尚書史可法出任內閣大臣。

內閣一共是五個人,利於表決,人數也不多,利於集中權力,更加高效的做事情。

朱慈烺原來打算讓左都禦史路振飛和右都禦史張慎言都進入內閣,仔細思索之後放棄了,督查院應該是相對獨立的部門,主要是懲戒官吏、整肅官場作風之部門,歸於他這個皇帝直接統領,不應該摻雜到過多的政事裏麵去。

刑部尚書與工部尚書沒有進入內閣,這是慣例,從部門的重要性方麵來說,目前的情況下麵,刑部和工部是比不上吏部、禮部、戶部和兵部的。

權力需要製衡,無限製的權力必定導致無限製的腐敗,包括內閣都是如此。

所以朱慈烺專門賦予了右都禦史張慎言權力,張慎言代表督查院,參與內閣的議事,主要是予以監督,不對內閣商議的政事發表任何的意見建議,爾後直接給他這個皇帝彙報,所有彙報的內容還要存檔備查。

非常時期,朱慈烺作為皇帝,對於內閣的意見建議有著直接的否決權,皇帝的聖旨,朝廷與地方必須無條件的執行。

這方麵,朱慈烺考慮的頗為深遠,他賦予了自己最大的權力,因為他有著足夠的自信,能夠掌控一切,能夠率領大明王朝走向輝煌,可今後的皇帝是不是能夠做到,那就說不定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封建的帝王製度必定分崩瓦解,被徹底掃除,所以他不允許皇帝的權力太大,除非是王朝麵臨非常時期。WwW.com

製度必須要合理,才能夠順利的執行下去,否則就是一紙空文,而且以製度管人、以製度管事的理念,必須要深入人心,至少讓朝廷和地方的官吏認同這一觀點。

確定內閣人選的同時,朱慈烺決定了另外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徹底廢除分封製,這個從大明王朝成立開始就推行的製度,早就不合時宜,分封製養出來了一大群如同蠢豬一般的皇室宗親,且讓朝廷和地方官吏來監督這些皇室宗親,從一定程度上麵來說,也是皇帝在不停的打著自家的臉。

廢除分封製,意味著大明的這些王爺再無封地。

當然,廢除分封製還有一個過程,對於目前尚存的這些王爺來說,朝廷還是要養活他們,也要給他們的家人一條活路,那些個所謂的世子,是朝廷敕封的,還是可以繼承王爺之爵位,但這些世子也就是分封製製度之下的最後一批王爺了。

朱慈烺還明確了一點,若是這些世子有人通過科舉考試入朝為官了,其世子的身份自行解除。

朱慈烺給了諸多王爺幾十年的時間,讓他們想辦法教育家人,讓家人開始自食其力,總之一點,這些個王爺這輩子高枕無憂了,他們的世子就要奮發圖強了,否則兩代之後,某些王爺的家人很有可能淪落的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了。

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早朝。

秉筆太監曹化淳大聲宣讀聖旨,偌大的午門,站立了密密麻麻的官員,竟然沒有一絲的聲音。。。

。您提供大神風中的失落的明末中興大帝風中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