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實在是沒看出王複有任何威脅的意思。
王複每個月的奏疏,都要彙報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情況,畢竟君士坦丁十一世是埃萊娜的叔叔,雖然羅馬亡了,可君士坦丁到底是大明的皇親國戚,這不得彙報下?
興安眼睛珠子一轉,佯裝憤怒的說道:“王複真的是好大的膽子!臣這就去尋盧忠來!讓大明夜不收傾盡全力鋤奸!”
“讓夜不收把王複的腦袋帶回來!”
“再讓胡尚書把王複幹的事兒,寫清楚,寫明白!讓王複遺臭萬年!”
“陛下消消氣。”
朱祁鈺嗤之以鼻的說道:“行了,行了,戲過了。”
“過了嗎?臣這是義憤填膺!”興安一副要出去找盧忠的模樣,可是腳底跟粘了膠一樣,紋絲不動。
朱祁鈺在王複的奏疏上批複了陳循二字之後,將奏疏扔到了興安手裏說道:“過了,太假了。”
“把奏疏給於少保送去,若是於少保沒什麼意見,就送文淵閣擬詔,派陳循出使吧。”
“臣這就去。”興安拿著奏疏,奔著於謙而去。
興安很理解陛下為何發火,他也知道陛下的心病在哪裏。
興安一直以來,對聖眷二字有自己獨特的理解。m.X520xs.Com
聖眷的這東西是需要維護的,所以興安時常勸陛下把李賓言、李賢這些臣子召回京師見一見。
就連徐有貞在做完景泰安民渠之後,也抽空入京領了個奇功牌,過程不是很愉快,也露臉了。
陛下多久沒見過王複了?上次見麵,還是在奉天殿上因為與民爭利吵得天翻地覆。
大明對王複支持,到底能不能收到回報?撒馬爾罕距離京師數萬裏之遙,大明能獲得什麼利益?
王複真的大權在握之後,真的舍得放下手中權力?王複、王越會不會回京?
這些都是說不清楚的問題,所以陛下才會對王複又愛又恨。
於謙十分認真的看完了奏疏,又和興安交流了兩句,頗為不解的說道:“某與胡尚書也聊過大秦國,大秦國最最鼎盛的時候,和大明的差距也是雲泥之別。”
“陛下這話裏話外,倒是真的看的起大秦國。”
於謙和胡濙切實的討論過羅馬,那些通事們翻譯的羅馬著作於謙也認真拜讀過,對於羅馬帶來的度數旁通,於謙也是極為認同,他也研究過尺規作圖和螺旋線,圖文互表,更加清晰明確。
但是羅馬和大明還是不能相提並論,這是於謙驕傲,也是大明的驕傲。
於謙將奏疏還給了興安說道:“至於王複,本就是我作保,否則陛下不可能信他,若是王複背主,我定帶大軍追擊至天方之地,也不會放過他。”
“王複不會背主,他是無我之人,早就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了。”
王複從軍,是在於謙手下當掌令官,王複當夜不收是於謙作保,甚至王複跑去和林搞和林情報,也是和於謙進行過交流。
無我,微斯人,吾誰與歸。
是明明白白、確確切切的知道了自己到底要什麼,在選擇的時候,不會產生任何疑慮。
而王複要的,和大部分夜不收要的都一樣,和陛下也一樣,要的是大明國泰民安。
興安一樂嗬,拿著奏疏離開了,時至今日,於謙看人的本事,興安是信得過的,於謙說王複沒問題,那就不會有問題,即便是有問題,於謙也會解決問題。
陳循接到了出使的敕諭時,就開始積極籌備,和老友一一作別,陳循知道,這一去,再無回京之日。
陳循沒什麼要抱怨的,他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寰宇通誌》上會寫上他的名字,他已經完成了二十餘年的夙願,著書立傳,青史留芳,他陳循還有什麼不滿的?
大明吏部左侍郎、反腐廳郎中王翱在快過年的時候,又搞出了幺蛾子。
繼大明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之後,王翱又提出了官員誥敕封製。
確切的說,一品到四品大員授誥命夫人,四品到九品授敕命夫人,存者叫誥封,歿者叫誥贈。
所有的命婦,都要登記造冊,命婦直係親眷亦有名錄。
其目的非常簡單,連坐。
一旦官員違反《綱憲事類》的反腐條例坐罪,則命婦及命婦親眷也在調查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