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的造船業正在蓬勃發展,各種造船廠在皇帝陛下解除了三桅巨舶的禁令之後,如同雨後春筍一樣的冒出。
大明需要木材的數量極大,其中適合造船的柚木、杉木、鬆木、柏木、榆木、赤木、樟木,雞籠島漫山遍野都是。
大明有鑿山伐石之禁,這是大明祖訓,雖然陛下稍有變通,但是伐這禁令仍在。
大明對木材的需求是沒有上限,而在雞籠島的伐木報酬頗為豐厚,從雞籠島運至漳州市舶司,隻需要五天的時間,運輸成本的降低,也讓雞籠島的伐木業開始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
兩萬餘人的流放犯人伐木,並不足以支撐日益高漲的木料需求,所以,陳鎰登船,準備至澎湖巡檢司,再至鬆江府市舶司。
袁彬提刀上洛的消息,和陳鎰到鬆江府市舶司的時間是前後腳。
鬆江府巡撫李賓言、應天巡撫李賢、魏國公徐承宗、雞籠巡撫陳鎰、寧遠伯任禮、鬆江府、密州、寧波、漳州市舶司官員、應天京營指揮使、天子緹騎等、浙江、兩淮、湖廣等諸多商總,悉數趕到了鬆江府的萬國城。
知道的人知道他們在關於大明開海諸事定策,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們要密謀造反。
這陣仗著實有點大。
李賓言攜帶永樂寶劍坐鎮,開始了關於海事會議,就像是鹽鐵會議一樣,大明就開海的諸多事宜,展開了第一次的海貿專題會議。
鹽鐵會議的背景是大漢對漢武帝時期的一次大思辨,本質是對漢武帝時期推出的各項政策進行評估和定策。
而大明的鹽鐵會議,背景是大明糟糕的財經事務現狀,不得不進行專門討論財經事務的會議。
海貿會議的背景則是日益龐大的海貿,需要對大明的海貿的稅製、造船、海貿貨物等等進行討論。
大漢的鹽鐵會議、大明的鹽鐵會議、現在的海貿會議,其實都是一種政治協商,緩和各個階層的矛盾,不至於其激化到不可控的地步。
萬國城是一個正圓的八卦分布的城池,鬆江府市舶司的衙門所在則建在了乾卦之內,陛下朱批乾殿二字。
李賓言的左手邊是大明的一眾官員,而右手邊第一個人是一名工匠,匠城總辦,也是匠官的一員,然後才是各個地方的商總和海外諸國商總。
這樣的分坐,沒有一個人敢說一個不字,士農工商,商賈的地位向來如此。
李賓言看所有人落座,才開口說道:“這次大家齊聚一堂,是陛下敕諭詔命,為開海諸事而來。”
“陛下有雲:前唐開元年間,廣州始有市舶使,總督總管海路邦交外貿,征課稅、廣萬物、管舶來、抽分往來船舶。前宋開寶年間,設市舶司於廣州。”
“永樂初年,內臣提督齊真至廣州,宣德年間卒,廣州市舶司名存實亡,今議定複立。”
廣州市舶司,是中原王朝曆史上第一個市舶司,唐玄宗開元年間設立一直到大明宣德年間,廣州市舶司名存實亡。
廣州市舶司沒有了嗎?
電白港,百舸爭流,千帆競過,市舶貿易,往來之頻繁,曆朝最盛。
洪武永樂六十餘年的時間裏,廣州市舶司不算物料隻算金銀,總計有黃金二十萬兩、白銀上千萬兩貿易往來,是宋元兩代所有市舶司總和的七倍。
可是如此繁華的貿易,自宣德年間廣州市舶司內臣提督齊真死後,便和大明朝廷沒有了一丁點的關係。
廣州市舶司隻是在大明朝廷那裏名存實亡罷了。
而這一次海貿會議的第一個議程,就是宣讀聖旨,第一件事就是複設廣州市舶司。
李賓言合上了手中的聖旨說道:“陛下的意思很明確了,廣州市舶司複設已成定局,市舶司抽分勢在必行,諸位不要自誤。”
李賓言這就是明晃晃的警告所有人,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
連造反都要納三遍稅,廣州市舶司繁茂的市舶貿易,不想納稅,那怎麼可以?
。您提供大神吾誰與歸的朕就是亡國之君txt下載奇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