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2 / 3)

即便會在冬日,依舊能看到托運著煤炭的商販,他們雖然辛勞但是滿臉的笑容。

嬰兒的啼哭聲,是埃萊娜最喜歡的聲音,君士坦丁堡孩子的哭聲都有些奢侈。

那是一座死寂的、毫無生機的城池,就像是蒼天大樹最後倒塌時,腐朽的樹皮內,已經完全被掏空。

一直走到了十二月份的時候,埃萊娜終於走過了漫長的路,來到了京師城下。

北衙的城池已經完全變了樣子,長得不再那麼周正,反而有很多的棱角,那些都是火炮位,城外的民舍連綿數裏,人聲鼎沸。

她終於理解了在甘肅鎮,尼古勞茲為何會說大明比她想象的更加繁華。

她從未見過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還能如此井然有序。

“好神奇的地方。”埃萊娜驚歎萬分,這座城池過於宏偉,她一路上已經驚歎了無數次,依舊掩飾不住自己的驚駭。

那個管理著如此強大的皇帝,又該是什麼樣子呢?

“是的,甚至比以前更加繁榮。”尼古勞茲確信的說道。

永樂十九年尼古勞茲來的時候,這裏剛剛遷都,還沒有形成虹吸現象,現在早已經今非昔比了。

尼古勞茲在驛站等了一天,才被通知入城,住進了會同館驛,而非四夷館。

事實上,這次大秦國的使者來訪,而且帶著強烈和親意圖的來訪,大明也非常的重視。

安排上,大秦國的使者,並沒有住在四夷館,而是住在了會同館。

大明的四夷館已經搬到了天津衛,不在京師了。

胡濙帶著鴻臚寺卿楊善,來到了會同館驛,見到了尼古勞茲。

尼古勞茲曾經見過胡濙,胡濙在永樂十九年已經是禮部左侍郎了。

“長途跋涉,一路辛苦。”互相見禮之後,胡濙頗為客氣的說道。

這是級別上的差異,對待倭使,楊善都懶得多廢話,但是大秦國來使,胡濙先來打個招呼。

穀胡濙作為禮部尚書,自然知道大秦國在蔥嶺以西,已經沒落了。

王複也在情報裏說的很明白,大秦國隻剩下一座孤城了。

但是胡濙還是來了。

這是對文明的尊重,對禮法的尊重。

胡濙是一個很講禮法的人,在已知的世界裏,這是唯一有傳承了千餘年而不落的國度,唯一一個可以在曆史淵源上和中原王朝盤盤道的國家了。

國勢衰違不假,五德輪回,四時之序,冬日萬物凋零,也有迎來春暖花開之時。

隻要禮法猶在,依舊有煥發生機那天。

但是胡濙並不知道,羅馬國勢衰違之後,便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再也沒有歸來。

此時,羅馬帝國已經不僅僅是亡國那麼簡單,到了文明最後消散的時刻。

胡濙並沒有認出尼古勞茲,尼古勞茲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三十年滄海桑田,尼古勞茲當初的年輕人,隻是大秦國使團裏不起眼的一個人罷了。

“胡尚書,又見麵了。”尼古勞茲萬萬沒想到,居然還能看到胡濙。

胡濙眉頭緊皺,他人老了,可是沒糊塗,這個和他同齡的人,難道來過大明?

尼古勞茲看起來太老了,看起來和胡濙差不多。

尼古勞茲沒有讓胡濙多猜想,他平靜的說出了自己當時隨行來到大明,參加了狩獵大閱。

“當初我才二十歲,胡尚書不記得我也不奇怪。”尼古勞茲感慨的說道:“羅馬的情況一天不如一天,我看起非常的年老。”

當初那個安排內外井井有條的胡濙,給尼古勞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原來如此。”胡濙隻能依稀看出尼古勞茲的輪廓來,那個二十多歲頗為帥氣的年輕人。

國勢衰違時候,於謙有段時間,夙夜難寐,情況比尼古勞茲還要差一些。

當時於謙還有很嚴重的痰疾,若是不好好修養,多耗心力,怕也是現在尼古勞茲這般模樣了。

胡濙坐直了身子說道:“今日來,是要告知你,見陛下要行跪拜禮。”

胡濙為何要強調這件事?

永樂十六年,陳誠出嘉峪關,遍訪蔥嶺以西二十七國,讓他們遣使來明,共賀大明遷都。

永樂十九年一月二十二日,各國使臣進京朝賀文皇帝,結果帖木兒王國使者阿爾都沙以“我國無此風俗”之事,堅決不行跪禮,隻行鞠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