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彬如同一隻離開水的蝦一樣,不停的抻著身子,不讓自己身體太低,那群野狼在不停的撲擊著。
他旺盛的求生欲,不允許自己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掉!
他想活,不想死!
他抻著身子,不停的向上,或許是求生欲的原因,他猛地一抻,居然咬住了腳上腳上的繩索,整個身體變成了一個圓環。
但至少野狼們跳不了這麼高。
命居然保住了!
這讓袁彬大喜過望,尤其是為了求生這用力一抻,讓他咬住了繩子。
草原上的繩子都是麻繩,他用力的咬著,直到天邊泛起了魚肚白的時候,他終於咬斷了腳上的繩子,從旗杆上掉了下去。
昨夜那群野狼已經消失不見了,畢竟這食物再美味,卻是夠不著。
袁彬就這樣撿了一條命來,他掙紮著將繩索完全掙脫,用力的做了幾個動作,恢複血液不暢,深吸一口氣,向著大雪之中走去。
喜寧居然直接對昔日的同僚,下如此毒手,所圖甚大!
他要趕回去,防止太上皇朱祁鎮被蒙蔽!
天大雪,天地茫茫然,皆是白色,渾然天色,讓人無法辨別東南西北,袁彬僅僅憑著印象在走。
很快,袁彬迷路了。
但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迷路了,並沒有向著他的君主行進,而是越走越遠,他的腳步極其堅定,隻留下了一行深深的腳印,但是很快又被風雪掩蓋。
袁彬完全不知道走了多久,渴了就飲一口雪,餓了,就抓麅子、野狼生吃。
袁彬是個錦衣衛校尉,他從小到大,打熬的身體,讓他在這茫茫的草原上,完全處於食物鏈的頂峰。
尤其是他還有一把沒有被喜寧拿走的匕首在插在腰間,野狼壓根就不是他的對手,反而會成為他的食物。
“東勝衛?”袁彬走到了城下,看著城頭上的三個字,喃喃的說道。
好像走錯路了?這是大明的城池嗎?
他意識到自己走錯路了。
守東勝衛的是孫太後所說的英勇善戰的季鐸,他是大同府守將,大雪紛紛之時,他帶領兩千軍來到了東勝衛城。
來到這裏的原因是,每到大雪天的時候,就會有附近的蒙兀人想要尋求庇護,而這群人是韃靼馬隊的主要兵源。
大同府總兵官郭登懷著忐忑的心情,上書朝廷,問今年是否還攬收韃靼人。
朝廷的回複是:茲事照舊,可納婦孺。
大明朝廷,不放過任何削弱蒙兀整體實力的手段,這種手段,其實像極了金國以前對付蒙兀人和後來蠻清對付蒙兀人的法子。
減丁。
成年的壯勞力,被大明吸收,那蒙兀會越來越弱。
現在朝廷連婦孺都讓招攬,可謂是斷子絕孫的招數了。
季鐸誌得意滿,今年超額完成了任務,入城的婦、孺、丁,差不多都是一比一。
之前朝廷的政策上,是有一些偏差的,隻要壯丁,不要婦孺。
但是韃靼人老婆孩子在塞外,今年歸附,明年就逃了。
這現在婦孺丁口都要,一下子就解決叛逃的問題,今年比往常年份,收獲更多。
季鐸看到了城外有人摔倒,立刻順著滑索來到了城下,仔細辨認之後,才驚駭到了極致,他認得此人,他去給朱祁鎮送金銀衣物之時,見到過袁彬。
“來人!”季鐸抓著袁彬的手挎在肩上,將其扶起,大聲的喊道。
在袁彬被季鐸救起的時候,朱祁鈺卻帶著興安等人出玄武門,到了大明的煤山。
玄武門非常有名,因為曾經爆發過一場慘烈的政變,而後大唐的玄武門之變情景複刻了三次,一共四次玄武門之變。
煤山,是存儲煤炭木料的地方,這裏也是皇家園林。
煤山,也非常有名氣!
這裏有一顆歪脖子樹,幾乎人人都知道!
因為大明的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掛在了歪脖子樹上自縊而亡。
煤山,談起大明,自然會想到這煤山來,說到這,天天看著正大光明殿的歪脖子樹了。
這大冬天,為何朱祁鈺要來煤山?
當然不是拴根繩,把自己掛上去。
因為於謙的痰疾需要一味藥,那就是竹子。
竹子是南方的物產,北方很少有種植,而煤山作為皇家園林,自然是有的,他帶著興安來,就是為於謙伐竹取瀝。
皇家園林,自然是他這個皇帝來辦這事了。
“寒疾攻人寐不成,惺惺欹枕候天明,十朝九病非無藥,一刻千金浪得名。”朱祁鈺砍下了不少的竹子,放在了興安推著的小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