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侍郎,現在有何退敵良策,可以說了吧。”朱祁鈺的聲音依舊不是很客氣,似乎是對殿上於謙的勸誡依舊不滿。
於謙隻覺得古怪,雖然這位郕王殿下的語氣不善,但是眼神中那種炙熱依舊未減。
他聽到朱祁鈺的詢問,趕忙說道:“我大明擁兵一百五十餘萬,下勤王詔,號令全國軍戶馳援,京師堅守三月,敵軍不戰而退。”
朱祁鈺讓成敬和興安兩個小宦官搬了凳子過來,示意諸位尚書坐下敘事,他搖頭說道:“孤不通軍事,但是還是對於逃戶侵占軍屯之事,略有耳聞。”
“孤記得去年時候,於老師父,上了道奏疏說,天下軍戶,亡者十之八九,可是在京師釀出了軒然大波,這是實情吧。”
於謙現年五十有一,已經是過了知天命之年,兩鬢已經斑白。
於謙歎了口氣點頭說道:“是實情。僅剩的一些邊軍若是調動,怕是要釀成大禍。”
“所以,咱們到底有多少人,來打這場京師保衛戰?”朱祁鈺頗為認真的問道。
於謙看了看左右低聲說道:“披甲之士不足兩萬。”
除了於謙和朱祁鈺之外,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氣!
他們隻知道京營空虛,完全不知道已經空虛到了這種地步!
連珠簾之後的孫太後,都麵如土色,用力的攥緊了拳頭,南遷不能南遷,議和又不能議和,兩萬披甲之士,打得過嗎?
朱祁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要是於謙的退敵之策真的萬無一失,他在奉天殿就講出來安撫朝臣了,不用等到這文華殿了。
於謙歎氣的說道:“勤王軍不可擅征,否則有可能國體動搖。”
“靖康之恥中,徽、欽宗兩帝兩次召集天下勤王軍,勤王軍逾兩百萬之眾,雲集開封府,結果呢?指揮不當,調用無度,宗澤走後,這勤王軍都變成了流民亂匪,前車之覆,後車之鑒。”
“皇上親征草原,僅籌備一月時間,就立刻提兵北伐,三大營精銳傾巢而出,京中糧草抽調大半。”
“等下?皇上親征草原,籌備了多久?”朱祁鈺敏銳的察覺到了不對。
戶部尚書金濂趕忙說道:“一個月。”
於謙看了一眼珠簾後的孫太後,低聲說道:“太宗文皇帝每征漠北,短則半年,長則一年兩年。”
太宗文皇帝?哦,應該說的是朱棣。
喜歡文這個諡號的還有李世民,這倆打了一輩子仗的皇帝,都是文皇帝。
朱祁鈺示意於謙繼續。
於謙繼續說道:“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裏者,宿舂糧;適千裏者,三月聚糧。”
“二十萬精銳、三十餘萬民夫,皇上隻用一個月籌糧,實在是…有些倉促了。”
於謙已經很給朱祁鎮麵子了,隻說了倉促,好懸沒罵大傻叉了。
籌備一個月就敢親征,誰給自己那個好哥哥朱祁鎮,這麼大的勇氣啊!
戶部尚書金濂俯首說道:“京中糧價六月時每石一兩三錢,現如今每石卻四兩五錢,殿下,京中無糧啊!”
喊那麼大聲幹什麼,殿下聽到了。
朱祁鈺認真咂了咂這幾位重臣說的話,總結性的說道:“眼下無兵可用、無將可遣、無糧可食,南遷不可,議和不能,皇上又在迤北敵營。”
“於老師父說,瓦剌人給我們的時間可不多了,最遲十月初,就到京師城下了。”
“請問於老師父,這場京師保衛戰,到底該怎麼打?”
於謙有些猶豫,問道:“不知郕王殿下可有良策?”
“倒是有點想法。”朱祁鈺從穿越到現在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他想了無數種解法,抽絲剝繭最後都落到了一個方向上。
。您提供大神吾誰與歸的朕就是亡國之君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