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陳母生辰還有一個月,王姝已經把所有的賀禮都準備好了,隨時可以出發。
人逢七十古來稀,陳母的七十大壽,不說要多盛大,最起碼兒孫都要在場。為此陳留芳特意向皇上告了長假。
不過出發前,王姝讓人請來了徐婆子,就是當日給她接生的那個穩婆。
當年離開京城前,徐婆子就說她會把此生所學記錄下來,以供後人參考。但是那是陳留芳尚是微末小官,就連請求在產婦生產之時允許使用酒精,都是王姝冒險借助皇後之力實現的,那是她自然也沒有把握,無論是財力還是人力。
不過如今陳留芳已經是內閣,且也極得皇帝信任。王姝更不用說,節日盛宴往來於宮中,又益於王夫人三字,身後還站著閣老,自然一時也風頭無兩。
想要幫徐婆子把這本書給流傳開了也不算是難事。
而且還有皇後,她身為六宮之主,母儀天下,一直對王姝記憶深刻。一個農戶女子,得到如此大功,被嘉獎時卻不顧自身,隻願換取一個讓所有產婦有資格用酒精諭旨,難能可貴。
所以聽聞這新任的陳閣老的夫人就是王夫人以後,就對她頗為照顧。王姝也感念當年皇後的鼎力相助,自然也有意親近,這一來二去,兩個人之間也算是惺惺相惜。雖然到不了手帕交的程度,但也算是能說一二體己話的知心好友了。
皇後娘娘言談間也很是體恤女人不易,王姝見狀也把徐婆子的事情給說了出來。果然,皇後很是感興趣並且還很支持。
王姝這次也是詢問徐婆子準備的情況,她好和皇後娘娘稟告。
之前陳留芳已經把初稿拿去給張太醫看了。這張太醫是太醫院有名的婦科聖手,專精於此道,平日裏也會收集一些民間偏方驗證,再加以改良。
如今見這一本記錄婦人生產的手劄,更是感興趣,激動的如獲至寶,直接捧走了,半個月後才返還。
且言語中頗多讚賞,唯一可惜的是很多例子都沒有親自驗證。
不過這些就不是他一個人能做的了主的。
有了張太醫的肯定,陳留芳也有信心說服聖上和同僚了。畢竟或許他們不在意女人生產的事情,但是事關人口,那就可不是小事了。
要想國家強大,兵強馬壯是基本的,那兵從哪裏來?
所以曆朝曆代都把人口增長作為重要一項政策,不然大夏一朝也不會鼓勵寡婦再嫁。
這婦人生產攸關社稷,想必說服眾人也不難,不過現在既然有皇後開口了,王姝也盡量想要得到皇後的支持,畢竟後續的推行確實離不開皇後。
要是知道上行下效,同為女人作為一國之母的皇後都願意相信這本手劄,那後續的大臣公卿之妻無論是出於信任還是奉承也必然隨之而行。等在這上層的婦人之間形成這種習慣,那其餘諸人也必然會追捧。
由上而下的推行加成,速度定然會快上數倍。
所以王姝這次也是讓徐婆子準備一下,帶她進宮。她想在出發前把事情給解決了。
宮裏那邊速度也很快,王姝傳話的第二天,她和徐婆子就被詔進宮裏了。
等他們除了皇後之外,還有一位老熟人--太醫院的張太醫。
畢竟皇後自己又不懂醫術,然後也要讓新任的太醫聽聽。
都是熟人好辦了,張太醫自然極力支持,皇後看了幾頁手劄,也算是相信他們。
“等前朝那邊商定,本宮會曉瑜六宮。不過嘛,這些方子你們可要再斟酌一二。”
王姝和徐婆子相看一眼,“謝娘娘,臣婦定當竭盡所力。”
過完一道關,她們也算是鬆了一口氣,剩下的就看前朝了。
好事成雙,很快前朝就有了消息,果然不出陳留芳所料,很快六部和內閣就通過了。
不過還有一點小小的意外,那就是任命徐婆子為太醫院醫員,協助張太醫校對方子。
雖說醫員等級並不算高,甚至還不如裏麵的醫女等級高,但於徐婆子也算是意外之喜了,她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從下等的穩婆一躍成為有品級的醫員,頓時滿臉淚水,立馬回家告慰先祖了。
事情一解決,王姝他們就開始啟程。京城距離洛城也不算遠,他們又加快了步伐,也沒耽誤時間。
雖然說不打算鋪張浪費,極盡豪奢,但陳母的壽宴想要低調也低調不到哪裏去?遠的不說,就洛城這些親朋故舊,以及衝著陳留芳來的官場豪紳都不少,還有本身就是來沾沾七十大壽喜氣兒的人。
一通算下來,桌數可不少。
一場宴席準備的東西繁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也不少,不說其他,就連座位安排都要累死人。
幸虧陳家人多,王姝帶回來的又都是能幹之輩,這才沒有手忙腳亂。
——
宴席之上,賓客觥籌交錯。
內屋之中,陳母雖然動作遲緩,滿頭銀發,但精氣神足可見的好,麵色紅潤,眼睛炯炯有神,絲毫不見這個年齡的灰敗。
目之所及,滿滿一室人,兒子兒媳、孫子孫媳以及出嫁的孫女和孫女婿,還有那尚在稚齡的幼兒,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