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道王速出令反,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原文是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眾,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支也。原本是齊國伐燕引發諸國幹涉,然後齊宣王召孟軻詢問對策,孟軻忽悠一通仁政的事情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眾,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支也說的是大王快快下令把抓獲的燕國老幼都放回去,停止搬運燕國的寶器,同燕國貴族商量再立一個新的燕國國君後撤兵,這樣諸侯就不會武裝幹涉了。
第三道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也是出自孟子,原本是孟軻在滕國和滕文公談話的內容,原文是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去邠,逾梁山,邑於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從之者如歸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效死勿去:’君請擇於斯二者。”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翻譯過來就是我聽說:君子不用供養人類的東西去害人。你們為什麼擔心沒君主呢?我將離開這裏!本意是不要賣國,不過被俞樾這麼掐頭去尾一弄後就成了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再結合前頭那個王速出令反,很容易讓人聯想為反王快下令造反吧,大家不要擔心沒有皇帝,我就是。第一題用葷段子調侃至聖文宣王,第二三題假借亞聖之名蠱惑士子謀逆
“無恥之尤!可惡!”
這三道改頭換麵,偷換概念的經義考題,氣得黃道周老夫子須眉倒立,口中呼呼的隻喘粗氣。眼下雖然前方有捷報傳來,清軍受了重創,不過,留都依然在清軍手中,江南半壁江山,大明朝頂多也隻有一半而已。而且,江北各地,雜色武裝,擁兵自重的軍閥多如牛毛,各種稱王稱霸聽調不聽宣兩邊都領軍餉的一大堆,這個時候突然間在即將鄉試、會試的時候冒出這麼一個“王速出令反”的題目是什麼意思?是要反王迅速下令大家一起造反嗎?
他的幾個得意弟子蔡春落、賴繼謹、趙士超和毛玉潔或站或坐在老師書房內,也是一臉的氣憤。
“這分明是有人居心叵測,卻把黑鍋往先生頭頂上扣!”
“正是!務必要挖出此人來!明正典刑!”
“此人何等居心?明明朝廷已經按照大將軍的意思,盡數恢複唐宋舊日製度,來安排這次考試,為何又有人弄出這麼一份考題來搞風搞雨?!他的目的何在?”
趙士超囁喏了半晌,突然開口發言,不過,他的一番話,嚇得書房內的幾個人幾乎要越窗逃走!
“先生,幾位師兄,以學生看來,隻怕這個事,與大將軍幕府中人有關!大將軍雖然出身行伍,精於兵事,老於政務。可是,幕府之中並非沒有熟悉科舉考試之人,弄出這麼一份似是而非的考題來,那也是信手拈來的舉動。而且,眼下大將軍有擎天保駕的擁立之功,又有扶危定難的大捷在手,這下麵的人難免會有擁立的想法,也好讓自己從此成為開國之功臣元勳。”
“不然也不會說什麼王速出令反的題目,這分明就是告訴天下士子,不要擔心沒有皇帝,我就是皇帝!此番舉動,便是效仿趙高當年的指鹿為馬一樣,來試探人心,同時,也是在給天下士子們吹風,告訴彼等,你們要選擇誰。”
“就算是大將軍本人不知道此事,也是他幕府之中重要人物在後麵居中指揮策劃。先生,平日裏您教誨我們以浩然正氣立於天地之間,今日學生卻以小人之心揣度,請先生責罰!”
黃道周後背滿是冷汗。半晌也說不出話來。他癱坐在椅子上,隻是覺得周身半點力氣也無。此時若是行轅眾人將黃袍披在李守漢身上,他和他的家人弟子們,隻怕連府門都出不去!
“果然,果然!果然是好手段!老夫現在才算是知道,為何他要搞科舉考試,為啥他要改科舉形式,要讓隨便什麼人都能參加考試。果然是好手段!”
打發走了幾個弟子,黃道周在心中不斷的狂吼著。
404/5332268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