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營外諸事(2 / 2)

這種蒸汽機用來給鍛造車間使用,非常足夠了,相比與水力的來說,效果肯定要好上許多。

蒸汽機這種劃時代的東西,在唐文郎看來,對於大明來說,可能還是有點拔苗助長了。

首先是加工精度,此時的加工精度基本上很難達到要求。瓦特最早開始商用的蒸汽機,活塞與缸體之間能塞進去小拇指。

如今的加工精度相較於瓦特時期更是不如,所以唐文郎對於密封性並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用油浸棉布,纏上幾圈,就當潤滑膠墊用好了。

而缸體工藝上,瓦特的蒸汽機在後期已經使用上,英國鋼鐵資本家威爾金森設計並製成的,用於製造大炮的新型鐐床。

那種整體加工工藝對於此時來說,更是難以實現。

所以整個蒸汽機無論是從密封性還是從壓力來說,都難以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因此這種蒸汽機的限製還是非常大的,但是隨著工藝水平、精度的不斷提高,製作出能效更高的蒸汽機,並不是什麼問題。

如果龍虎衛的培訓與湖邊小課堂的培訓對於唐文郎是需要費腦子的事情的話,那麼回到小院之中,對高麗姬們進行的培訓便算的上是放鬆了。

服裝與形體培訓完,這些高麗姬們也進入到最為重要的歌舞培訓的環節之中。

明代的音樂,更多的是欣賞韻味與意境,讓人體會到那種隱約而又含蓄的美感。

但是這種美的鑒賞能力,對於普羅大眾來說,確實是很難具備。

即便是一首陽春白雪,在百姓耳中也比不過那漁夫哼唱的下裏巴人。

所以,既然聖上對於高麗樓的定位是普羅大眾,那麼,高麗姬們肯定要展現的是普羅大眾最為接受的音樂形式。

那什麼樣的音樂形式普羅大眾最為接受呢?

肯定是節奏感更強的現代音樂。

無論是中國古代音樂,還是西方的古典音樂,節奏往往很難依靠旋律中的強弱、停頓等感受到,這雖然使得整個音樂篇章連貫而優美,但是同時也讓普通民眾難以有代入感。

所以許多古代話本子中,公子聽曲都是自己打著拍子的。

到了近代,音樂逐漸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各種鼓點、停頓才逐漸加入到了音樂之中,慢慢才變成了我們如今熟悉的模樣。

所以唐文郎需要對她們進行培訓的便是節奏,無論是歌曲還是舞蹈,在經過節奏化的改編後,很容易便會讓普通人接受。

所以唐文郎專門請了教坊司的人,在一旁敲著鼓點訓練她們,而唐文郎隻需要躺在穿堂中的藤椅上,看著她們訓練,偶爾在哼唱上兩句,指導一下。

而近現代那些口水歌,對於此時來說,應該也完全符合那些百姓們的口味。

穿上旗袍,就一曲《夜秦淮》,都不需要太多的舞蹈,便絕對能受到許多人歡迎。

。您提供大神諸葛皇梁的終明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