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部隊,是原二野的英雄部隊,國內戰爭期間,曾攻克襄陽,占領重慶,參與成都戰役; 在朝鮮戰爭中參與了名聞軍史的上甘嶺戰役。60年代初,該軍著名的“郭興福教學法”,在葉劍英和羅瑞卿的積極倡導和組織下推廣全軍,在全人民解放軍範圍內掀起了“大比武”運動。
一九七八年,我團隨同軍機關從安徽合肥移防至江蘇徐州,而我排則因要看守位於合肥西側大蜀山下的彈藥庫,留守了幾個月,延至那年年底才離開合肥,入駐徐州銅山縣的東賀村的部隊營房。這種營房都是平房,一個排住一大間,每間房的床都是上下鋪,冬天房子裏還要加上一個煤爐供取暖用。
入駐東賀村差不多個把月時間,就迎來了一九七九年元旦,大家按慣例聚餐了一次,也與每年一次的老兵退伍季節不遠了,作為己入伍四年的老戰士,我也作好了退伍準備。
一晃到了一九七九年元月八日,這個日子按現今時尚的說法,大概屬於大吉大利的好日子。盡管那時軍中並沒有這種概念,套用一句話叫“純屬巧合”,但畢竟對我所在團的全體軍人來說,實在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就在這一天,上級關於抽調骨幹力量支援南疆戰鬥的命令下達到我團。
作為一支多年從事農場勞動,每年僅有少量的軍事訓練課目的部隊來說,軍委命令所產生的震撼無疑是十分巨大的。因為,在團裏,除了幾個年齡大一點的團領導外,絕大多數的幹部和戰士都沒有打過仗。同時,大家還有一種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南邊的戰不管我們的事。盡管之前聽說過南疆有事,但總以為雲南離我們太遠,那邊有軍隊駐守,要打也是他們的事,與我們部隊關糸不大,壓根兒就沒想過去南疆打仗。
命令到達的當天,團裏便召開了動員大會,在營房裏的所有幹部戰士都無一遺漏地參加了會議。
與此同時,一份份催促歸隊的加急電報也飛向正在探親的幹部、戰士家中,內容簡潔明了:接電速歸!那個時候,沒有手機,固定電話常常是打一個電話要等幾個小時,電報成了部隊與遠離部隊的幹部戰士進行快速聯糸的唯一有效工具。發電報的價錢今天看起來倒不貴,以字數論,普通電報三分錢一個字,加急電報七分錢一個字。
非同尋常的動員大會,把全團幹部戰士的心緊緊地收攏在一起,大家正襟危坐,鴉雀無聲,會場秩序似乎比以往任何一次大會都要好。全體參加會議的幹部戰士,大氣都不敢喘一聲,靜聽團長宣讀動員令,細品著團政委的動員報告。 動員令與動員報告,使我們明白了一個基本的情況,那就是:
第一,越南在完成國家統一大業後,日益膨漲的民族擴張主義野心,使其背信棄義,認友為敵,把我國當作其“頭號敵人”,不斷在昔日曾作為越南人民進行解放鬥爭的可靠基地和後方的我國廣西、雲南地區挑起邊境衝突,嚴重地威脅和破壞我國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全,並且把我國多次鄭重提出的勸告、警告當成耳邊風,驅趕僑民、殘害邊民的行為越演越烈。
第二,中央決定,抽調部分精幹力量,支援邊疆,保衛邊疆。
第三,上級下達給我團的任務是:每個連隊抽調十名骨幹,全團共抽調一百名骨幹。
第四,宣布自即日起,全團進入一級戰備狀態,隨時準備全團出動,支援南疆戰鬥。
這四條,把中央軍委命令的目的、任務、對象、要求逐一分解,說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也把全團幹部戰士的心震得砰砰膨膨,血流得沸沸揚揚。
要打仗了!
我們要抽去打仗了!
這對全團幹部戰士來說,是再簡潔明了不過的信息!
,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看得爽了賞個錢嘞!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