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支持鄭氏政權南下吞並南麵政權,從而保障星海國的糧食,礦山資源來源,以及港口建設,為星海國海軍的南下計劃提供後勤保證。

其二,支持南明昭武政權西進,徹底擊敗永曆政權,解決掉南明兩大政權之間的內耗,從而為抗清提供保證,以便將南明統一為一個市場。

其三,派出使者前往大員島,聯絡鄭王爺,盡可能為星海國在大員島取得一個港口入駐權,或者新港建設權。

其四,星海國海軍南下,在馬六甲附近伺機建立或者奪得一個港口,為海軍前往波斯灣提供前進基地。

........

這次會議的議程實際上有很多。

但大部分都屬於兩三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問題。

譬如新設置的經查事務部與國家安全事務部之間的責權劃分,聯絡問題。

再譬如移民過程裏的一些問題。

但真正重要的議程還是前麵四條。

其中第一條與第四條實際上就是相輔相成的。

而第二條則關係著移民,商業等等重要國策。

至於第三條,更多的則是想要先在大員島打下一顆釘子,為以後做謀算。

在這場會議上,各部門元老首長們為了自己部門的利益或者其它因素,可謂是你爭我奪,一個個爭得麵紅耳赤。

不過還好,吵歸吵,鬧歸鬧,元老們之間是不會動拳腳的。

在連續兩天的會議之後,議程一一演變成為方案。

第一個方案還是比較簡單的,星海國隻需要繼續提供給鄭氏政權槍炮,就能夠輕鬆看到結果。

畢竟鄭氏政權在得到那些槍炮之後,都不用星海國鼓勁,就會對南麵政權出手。

因而雙方之間的仇恨已經延續數十年,之間戰爭不斷,但凡有點力量了,就會廝殺在一起,恨不得立馬將對方滅國。

第二個方案就要麻煩一些了,畢竟永曆政權雖說這次大敗,但其畢竟坐擁數省之地,昭武政權雖說現在有槍有炮,也想要將永曆滅掉,但這就可能需要星海國幫忙了。

畢竟北麵的清軍虎視眈眈,在昭武政權發動西進戰略之前,星海國需要派出更多的部隊,才可能震懾住清軍。

至於第三個方案,就算是看運氣了。

雖說鄭王爺在這個位麵的曆史堪稱大英雄,但想要在對方的地盤上建立一個港口,難度就有些大了。

人家怎麼說也是海盜王的兒子,不可能不知道讓別的勢力在自己地盤上紮顆釘子會出現什麼後果。喵喵尒説

最後一個方案就可能要看海軍的實力了。

馬六甲一帶可不是什麼善地,其乃是聯通南海與天竺洋的海上要道,可謂是兵家必爭之地。

賀蘭人,不列顛,葡萄壓等國勢力雲聚於這附近,爭奪得異常激烈。

16世紀初,葡萄壓人就在馬六甲建立了法摩沙城堡,17世紀初,賀蘭人就對馬六甲虎視眈眈,可屢戰屢敗,直到前幾年賀蘭人與柔佛人聯手,方才占據馬六甲。

不列顛一直窺視此地,隻可惜實力不夠,觸角伸過來就被人斬斷,一直到19世紀初方才徹底取得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