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能怪他們,一個習慣養成需要上千年時間。
現如今,大唐王國既沒有專門接待藩國使臣朝貢的禮部,也沒有供其居住的館驛,更沒有相關接待人員安排,幾乎就是空白。
此時皇帝陛下心情好,談笑間就將事情決定了下來。
外國朝貢使臣今後一律由外交部接待,外交部增設一個專門的禮賓司,並且由議會通過臨時法桉撥一筆款,在長安城內購置數座幽靜宅院,以供藩國使臣朝貢團日常住宿所需。
這些宅院統一稱為“國賓館”,隸屬外交部禮賓司所轄,日常開支走外交部的行政事務撥款等等,基本確定了下來。
有錢好辦事兒。
大唐帝國如此的鼎盛富有,還缺那三瓜兩棗的嗎?
基於帝國皇室的臉麵,相關的一些鹵簿需要置備齊全,這又是一筆大的開支。
皇帝李察財大氣粗的大手一揮,這筆開支全部由皇室內務出資置辦,不需要政府承擔這筆費用。
鹵簿是古代帝王出行儀仗、車馬及隨從盾甲裝備的總稱,有著明製度、示等級、保安全的作用。
“鹵”字亦作“櫓”,即一種甲製的大盾牌,排列有一定的先後順序,且專門有簿籍記載,帝王出行時儀仗需嚴格遵循簿籍所載的甲盾順序,故而稱為“鹵簿”。
“鹵簿”之名始手秦漢,最初起警蹕的作用,後來增加了執舉金瓜、寶項、幡旗和樂舞的儀仗,這是一套極為繁瑣的帝王行仗,正式出巡時需要1萬多人隨邑左右。
一個全身盔甲的皇家禁衛軍騎兵整套裝備,從頭盔到胸甲到腿甲,製式衣服,馬鞍,皮質馬袋,武器,水壺,以及盔甲精美裝飾,再加上騎乘的馬匹,一整套下來價值數千元之巨。
一個騎兵是這樣,數千名騎兵呢?
大唐帝國皇家禁衛軍並不是沒有底子,騎兵戰馬盔甲馬鞍都是現成的,隻不過要把一些欠缺的補上,比如頭盔上鮮豔的火紅色翎羽,胸甲上漂亮的鍍金裝飾,金黃色穗帶,絲絨馬衣等物。
林林總總加起來,數百萬巨資流水一樣花出去。
大唐帝國之前實施的是東方與西方禮儀交融的方式,沒有係統性的置辦“鹵薄”,別的不說,古代帝王出巡時所乘五輅就沒有,一切從簡。
五輅是古代帝王出行乘坐的五種車子,分別以裝飾物材質命名,按照級別高低依次為:玉輅、金輅、象輅、革輅、木輅。玉輅用於祭祀;金絡用於禮賓;象絡用手視朝;革輅用於作戰或巡視國土;木輅用於打獵。
玉輅是古代帝王祭祀時所乘以珍貴美玉裝飾的車子,每一架都價值連城,僅置辦費用就要耗費10萬唐元以上,又稱玉輅,是五輅之首,象征著皇權的尊容和高高在上。
這些東西,大唐帝國通通沒有,全部需要置辦。
以前是沒必要,西式禮儀中不講究這些,英國女王出行能有個黃金馬車坐坐就不錯了,對這些繁瑣而又名目不一的“鹵薄”完全沒有概念,也不曉得有什麼用處?
現在不一樣了。
東方一些深受華夏禮儀熏陶的周邊國家前來朝貢,例如扶桑,朝鮮,越南,琉球等國,對這些古禮可是如數家珍,尤其是朝鮮,越南這些國家死教條。
若是看見堂堂的大唐帝國甚至連皇帝出行的“鹵薄”都拿不出來,禮製殘缺,私下裏還不知道該怎麼編排呢?
“鹵薄”這糜費巨資的皇家儀仗不一定用,但一定要有。
“啟奏陛下,扶桑遣唐使業已抵達,希望覲見陛下,請授王號,不知何時宣召為宜,尚請陛下禦準。”
“嗯……下個月大朝會吧,宣召扶桑遣唐使覲見。”
“微臣領旨。”
殿堂裏始終縈繞著歡樂的氣氛,又議了一會兒朝政,柳賢君首相這才率領著一眾朝臣退下了,複歸沉寂。
李察在眾臣離開之後,依然感覺興奮難平,胸膛中的歡樂似乎浪潮般的湧動,他在大殿內來回走了幾圈,突然邁步向一側的偏殿禦書房方向走去。
來到禦書房
站在一人多高的偌大手繪世界地圖麵前,李察目光掠過太平洋看向東亞區扶桑列島的位置……
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蝦夷地四個大島和其它眾多小島,咦……等等。
李察忽然把目光緊緊的盯著扶桑列島最上方的一個大島上,上麵赫然寫著“蝦夷地”三個大字,而不是熟悉中的北海道。
此時他心中透出一個大膽的想法,但是對相關的曆史演變情況並不了解,需要進一步證實。
“傳聯旨意,立刻將扶桑列島北部蝦夷地相關情況整理出來呈報,速速去辦!”
“微臣遵旨。”
輪值的秘書處官員立刻拱手領旨,然後腳步匆匆的離去了。
片刻之後
關於蝦夷地曆史沿襲情況簡要,已經端端正正的擺在了禦桉上,等待陛下禦覽。
“蝦夷地”是江戶時代對北方蠻夷的阿尹努族的稱呼,相對應的本州、四國、九州等地被稱為“和人地”。
一個文明,一個蠻夷,完全是兩個世界。
阿尹努族生活範圍主要分布在扶桑列島的東北地區,還有“蝦夷地”,即後世所稱“北海道”,他們有著與扶桑截然不同的文化,以漁獵為生。
在阿依努的文化中。他們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有魂,崇拜所有的生靈,尊重並信仰所有的生物。
他們認為死去的生物會變成神,崇拜他們的祖先。
在阿依努的部落。每年都要舉行隆重的“熊祭”和“娃祭”,阿依努的婦女們在口部周圍、前腕和手背文身,認為這樣會獲得神靈保佑。
他們依靠捕魚和打獵生活,古代的阿依努人用羽毛、獸皮、魚皮製做自己的衣服、他們的食物主要是肉類,所以比一般扶桑人更為強壯靈敏,他們擅長製作和駕駛獨木舟,有獨特的木架屋。
在7000年以前,阿依努的先祖從東南亞來到扶桑,還有一種說法是來自於亞洲西部的阿拉伯人。
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第一批來自庫頁島的人類通過巨大的冰川陸橋抵達扶桑群島。他們開啟了繩紋時代,他們是阿尹努人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