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教育現狀(2 / 2)

李察為了發展汽車產業終於祭出大招,皇室秘書處長鄭源聽到後立馬將自己的名貼取出,交予諾貝爾教授後叮囑道;“持此名貼,秘書處將會第一時間給予全力協助,保障重點研發項目穩定有序通行。”

“謝謝您處長先生,這樣我就更有底氣了。”諾貝爾教授麵上露出歡暢的笑容,他其實並沒有明白這份名貼的重要性,隻是隨手的揣進了口袋中。

體製外的人,又如何能夠明白內相“鄭宮保”的通天能力?

尋常政府各部大臣也不是想見就能見到“鄭宮保”,一來得看時間?二來得看是否有重要事情?三來得看“鄭宮保”是否願意搭理他?

沒錯,就是這麼牛掰。

馬車離開加利福尼亞大學時,皇帝李察臉上始終保持著若有若無的笑容,今天的這一趟出行讓他收獲頗豐,心情愉快極了。

皇室內務府和政府方麵每年都給予加利福尼亞大學一定數額的撥款,兩者相加總數接近60萬唐元,主要用於科技創新和招募富有才華的科技專家,效果相當顯著。

如今的加利福尼亞大學雲集了超過350名科技專家,還有一大批華裔中青年學術骨幹,在諸多科技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漸漸發展成為以教育和尖端研發為主的研究性綜合大學,在世界範圍內卓有聲望。

經過十五年的發展

大唐帝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高等教育體係,湧現出以加利福尼亞大學,長安大學,長安講武堂,帝國皇家陸軍高級步校,帝國皇家海軍學院,洛杉磯理工大學,洛杉磯炮兵學校,桃源行政學院,加省理工學院,北美石油化工學院,皇家醫科大學,加省師範學院,賽勒姆工學院,北方大學,金陵大學,墨西哥文學院,墨西哥師範學院,洛杉磯師範學院等一係列高等教育院校共計62所,涵蓋綜合性大學,軍事教育類,文科類,工科類和師範類各種院校,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欣欣向榮格局。

在帝國文化和教育部桉頭上,還有10多個高等院校建造申請等待批核,數以百計的私營中小學校等待審批,這反映出海外華人重視教育的風潮。

在大唐帝國中

教育分為公辦教育,慈善教育和私營教育三種,一般公辦教育收費較為低廉,注重推廣基礎的5年小學教育體製,提升國民整體素質,屬於政府教育部門補貼辦學。

慈善教育則是以皇室和貴族為主,這年來也有很多私人資本家,鄉紳和教會參與進來,主要麵向經濟較為貧困的社會群體孩子,是教育體係的有益補充部分。

這其中由於皇室慈善教育規模最大,在帝國內有“仁濟學校”和“仁慈學校”兩大係列共計331座學校,幾乎遍布各省城鎮中,擁有超過46萬名在校學生,教育質量和口碑位居國內前列。

在皇室身體力行的帶領下,帝國貴族和大資本家紛紛康慨解囊投身於慈善教育行列,因而蔚然成風。

拿一個貴族家庭或者大資本家不投資幾所慈善學校,身上不掛著慈善學校的校董職位,說話的底氣都弱了三分,感覺低人一等似的。

各省鄉鎮評選“鄉紳名士”,一條重要的標準就是是否慈善資助教育,並且持之以恒的堅持下來。

家鄉的教育都不支持,那還算什麼“鄉紳名士”?

在這種風潮的帶領下,教會,寺廟和道觀也都參與進來,出人出力籌備慈善學校,順便宣揚宗教,真可謂一舉兩得。

第3種辦學方式就是私營學校。

私營學校在華夏社會傳統中由來已久,史載有超過3000年曆史,儒學孔孟二聖皆是私學座師,私塾教育是華夏社會數千年來知識傳承的主要方式,因此社會接受度很高。

大唐帝國皇室諸皇子,各大貴族子弟大部分都就讀於貴族私學,這些貴族私學不惜工本的聘請名師,有很多聲譽卓著的國學大家投身於貴族私學。

不但有很多前清官員,還有曆屆兩榜進士甚至狀元接受高薪聘請從事教職,從而令很多貴族私學聲譽鵲起,當然收費也相當昂貴。

華人向來重視教育,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願意為了孩子投資,尤其是那些先富起來的華人移民,很多人吃夠了沒有文化的苦,爭先恐後的把孩子送入更好的學校。

至於較為富裕的退役士兵家庭那就更是如此了,若不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說不定在軍隊裏也能幹到一官半職,貴族爵位也不是沒有希望的。

歸根到底,還不是沒文化嗎?

。您提供大神葡萄無牙的狂野北美1846李察戴長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