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公開宣稱華人侮辱了英國國旗,無禮要求中方道歉,遭兩廣總督葉名琛斷然拒絕。並查出亞羅號登記的執照在三星期前就已到期,因此無權懸掛英國國旗,也不再受國際法的保護。
然而,巴夏禮為了保全顏麵拒絕讓步,派出艦隊轟擊葉名琛的住所,導致廣州大片城區被毀,以及當地民眾大量的傷亡。
作為回應,葉名琛發布公告,號召廣州人聯合起來消滅“英夷”,懸賞要英國人的人頭,城外英國人居住的洋行也被燒為平地。
這就是轟動一時的“亞羅號事件”。
當消息傳到英國,許多內閣大臣都認為巴夏禮的做法不管在法律上還是道義上都屬錯誤,總檢察長也認定巴夏禮觸犯了國際法。
然而,坦普爾勳爵卻庇護巴夏禮,表示下屬的行動不應受到事後批評。
在議會辯論中,下議院的議員科步登和格來斯頓等人從道德的立場上激烈抨擊政府的對策,雙方爭議非常大。
辯論持續到第四天時(1857年3月3日),坦普爾勳爵公開表示;
“議員先生們,這是反英國的感情,簡直是放棄了對自己祖國和同胞的幫助,我從未想到議會中會有人說出這樣的話,什麼都是英國人的錯,和英國為敵做什麼都是對的,而這是不能接受的錯誤想法。”
他進一步宣稱;
若譴責英方做法的提議得到通過,就表示議會投票“拋棄掉了地球另一端的眾多英國臣民,把他們交給一夥野蠻人——這是一夥慣於綁架、謀殺、投毒的野蠻人,大唐王國那些野蠻人在北美已經充分表現出了自己的侵略性。”
該提議最終以六票的優勢獲得通過後,坦普爾勳爵隨即要求女王解散議會重新選舉,他的要求得到滿足。
隨後在國際上,中英之間的危機愈演愈烈,終於導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亨利-約翰-坦普爾勳爵的強硬立場在英國內極受歡迎,在擔任首相前,他曾經三次在英國內閣擔任重要的外交部大臣,是重量級的黨派大老。
想讓他吃癟可不容易,而這一次內閣會議上,當大多數內閣重臣都站在反對的一麵,亨利-約翰-坦普爾首相一定主導的敵視大唐帝國政策遭遇到了空前的挑戰。
一旦談崩了,內閣重要閣僚相繼辭職,本屆內閣將不可避免的倒台,在多米諾骨牌效應影響下首相先生也將引咎辭職,從而開啟內閣重組的進程。
沉默良久
亨利-約翰-坦普爾首相麵色凝重的站起身來,用目光掃視眾人後,語氣沉重的說道;
“先生們,我本人非常珍視與諸位在一起共事的美好時光,為了維護大英帝國的傳統支配性地位,我們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許多足以讓人銘記的成果。
時至今日
當艱難的抉擇擺在麵前,我不得不遺憾的說一聲抱歉;
我本人無法違心的接受北美政策改變,也無法與視之為敵人的唐國皇帝把酒言歡,這有違於我從政以來的本心和一貫的堅持。
事實已經證明我的觀點;
唐國正在對周邊的弱小鄰居露出獠牙,意欲獨霸北美,這在其提出的“柳賢君政策”中已經暴露無遺。它意圖將整個歐洲世界排斥在美洲大陸之外,而這是大英帝國絕不能夠接受的事兒。
所以,我隻能拒絕。”
首相的執拗引起了閣僚們的一片嘩然,海軍部大臣亨特爾勳爵憤怒的站了起來大聲斥責道;
“簡直荒謬透頂,所謂的“柳賢君政策”是對“門羅主義”無恥的剽竊,除了名稱的改變以外,其內容簡直連標點符號都沒有動上幾個,這事實上就是大唐王國版的“門羅主義”。
而“門羅主義”從提出迄今為止近40年,曆任英國首相也沒有對此表現出極度敵視,整個世界依然在大英帝國主導下有序運行,我沒有看出任何不妥之處。
首相先生固執的表現出對東方人的極度排斥,我隻能認為是個人觀感影響到了國家政策,這不符合大英帝國的根本利益,我表示強烈抗議,並且立刻提出辭呈。”
“附議,我將會在外交大臣任上提出辭呈。”
“附議,殖民地部大臣提出辭呈。”
”附議,掌璽大臣提出辭呈。
“附議,愛爾蘭大臣提出辭呈。”
“附議,財政部大臣提出辭職。”
“附議,內閣不管部大臣提出辭呈。”
……
。您提供大神葡萄無牙的狂野北美1846李察戴長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