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果真是衝著自己來的。”李察嘴角浮現出一絲冷笑,他已經將美政府的意圖猜的七七八八了。
美聯邦政府不可能對南方動手,作為一個國家中尖銳對立的南北兩派,不到最後時刻,不到南方明確宣布分裂聯邦政府並采取實質性舉動,美聯邦以北方自由派為主的政治勢力,絕不可能采取戰爭手段來解決雙方爭端。
畢竟是一家的親兄弟,那是萬不得已的最後一步,所有可能性都消失後的最後選擇。
綜述下來,矛頭顯然對準了大唐王國,意欲發起一次相當規模的全麵戰爭。
有人會奇怪,美國老不是被揍得很慘嗎?怎麼還有膽量、有能力與大唐王國較量?
要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要明確美國是一個處於國力上升地位的新興國家,正在步入大規模的工業化進程,移民資源充沛,國力蒸蒸日上。
美唐戰爭結束7年了,美國經濟總量幾乎翻了一番,昔日欠下的巨額戰爭貸款還了大半,財政緊縮的情況已經大為好轉,比預想中好的多。
美唐戰爭中
美國失利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個是武器裝備的巨大差距,讓美國人輸掉了至關重要的幾場戰爭,從而輸掉了整場戰役。
第二個是大唐王國北方騎兵軍團的狂飆突進凶猛打擊,對以芝加哥為核心的美國五大湖工業城鎮腹心之地造成嚴重摧殘,持續戰爭能力和後勤能力受到極大的削弱。
國民士氣低落,軍隊連番遭遇重挫,已經不能夠支持將戰爭長期打下去,美國老不得已之下才低頭認輸,實際上並不服氣。
如今7年過去了,美國老覺得自己又行了。
首先在武器裝備這一塊,美國引進了以英式米尼步槍為主的陸軍裝備,擁有了屬於美國的雜牌杠杆連發步槍,擁有了屬於美國的馬克泌重機槍,在武器裝備方麵並不遜色於大唐王國軍隊。
唯一欠缺的方麵,就是美軍尚未掌握柯爾特後膛炮生產技術,尤其是裝備觸發引信的新型炮彈,美大陸軍製式武器依然是老式的前膛炮為主,實力難免稍遜一籌。
其次是經過7年的發展,以芝加哥為核心的美國五大湖周邊城鎮地區,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防禦體係,不可能再任由大唐王國騎兵縱橫來去,宛若無人之境一般。
城鎮周邊基本上挖掘了寬達兩米的深壕,有條件的注入河水形成護城河,沒有條件的幹旱地區,則在深壕中插入鋒利的竹簽木刺,潑上糞水和其他髒東西,雖然味道難聞了些,但對跌深壕中的士兵能造成有效殺傷。
一旦刺破皮膚,細菌感染就會造成士兵嚴重的敗血症和高燒,在19世紀中葉極為落後的醫療條件下,幾乎死路一條。
除了深壕以外,五大湖地區的各城鎮還依托本身條件,建立土壘或者木質寨牆,具備相當強的防禦力。
一旦戰爭爆發,還可以加裝幾道鐵絲網防禦。
再其次
美國加強了對民兵誌願者訓練,他們將成為抵禦大唐王國騎兵最主要的一線力量,堅守待援,就是民兵誌願者的最主要任務。
最後一條,就是美軍鑒於大唐王國騎兵的嚴重威脅,裝備並訓練了足足八個美軍騎兵師,每個騎兵師的人員5000~6000人不等,並且為其中的王牌部隊配備了美式胸甲,在裝備上做到不落後。
以上種種措施,再加上美方國力雄厚,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較為強勁,已經具備與大唐王國扳扳手腕的底蘊。
在美國自身實力增強外,還有著現實的迫切需求,促使美聯邦政府有發起戰爭的足夠衝動,那就是當前極其危險的美國南北方形勢,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
在國會上
代表南北方利益的國會議員們常常大打出手,上演出一幕幕鬧劇。南方議員提出在聯邦政府全境推行“奴隸製合法化議桉”,屢次遭到了北方自由派議員否決。
作為報複,北方自由派議員提出的議桉,也屢次遭到南方議員的否決,這讓國會上陷入奇怪的“互相否決連環套”中,甚至連“1857年度聯邦撥款法桉”都無法通過,政府有陷入癱瘓的極大危險。
如此下去,國會有陷入全麵癱瘓的危險,進而導致聯邦政府全麵癱瘓。
“禍水東引”,就成為占據聯邦政府主導的民主黨內共識。
根據美國建國先賢的“三權分立”民主製度設計,在和平時期,議會是美國總統權力的強力製約,沒有議會的支持,總統什麼也幹不成。
隻有進入戰爭時期,美國聯邦總統的權利將會大為加強,能夠排除國會的幹擾和阻礙,大力推行更有效率的政策。
。您提供大神葡萄無牙的狂野北美1846李察戴長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