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芸兒繼續道:“在舊時,民間認為,人壽之長短,是由上天決定的,但人的壽數又跟物體一樣,可以被借用。”
“要是家裏人生病了,醫治無效,就會被認為壽數已到,這時要是有人借壽給他,便可以延長壽命。”
趙芸兒伸出青蔥般嫩白的手,輕輕撫摸了下皮安康緊皺不已的眉眼。
“傳聞如果想要借壽,必須得子女或者至親齋戒沐浴,前往宗廟拜禱上蒼,表示自願借壽給病人。”
“親屬需載鬥米,米內插秤杆,剪刀等物,蒙上紅色絲綿,捧赴廟中,祈禱於神,泣告蒼穹,願減自己的壽命,以延病者之壽數,用以表示孝心。”
“又傳聞,親戚或者與病人關係親密的朋友,邀請十個人以上,親自前往郡廟,虔心拜禱,各自許願借壽一歲,求神靈延長病者的壽命,使之痊愈。”
她的聲音不疾不徐,氣定神閑。
指尖撫上皮安康的眉眼時,皮安康皺著的眉頭立馬舒展起來,嘴角輕輕地勾起,帶上了一絲笑意。
葉淑雅跟皮元德立刻心中一定,慌張的心情也逐漸平複,變得更為冷靜理智。
皮元德恭恭敬敬地問:“趙居士,按你這麼說,是不是我的父親向我的孩子借壽了?”
趙芸兒搖頭:“你的孩子是被奪壽了,不是被自願借去的,二者承擔的因果也不盡相同。”
“所謂借壽,常規手段有三種方法。第一種就是向親人借壽,但借用之前必須得告知親人,親人也必須得誠心把壽命借給人家,否則上天不予通過。”
“你的孩子被帶去祖宅遊玩時,你父親隻是說想要看看孫子,沒有跟你說出實情,所以借壽並不成立的,隻能是被強行奪壽了。”
借壽的第二種方法,是向自己的後世借壽。
在佛、道教中,認為人有前生來世。
如果此世壽命較短或遇到病危時需要借壽,那麼可把下一世或下幾世的壽命暫時借來。
當然,這一世如果借壽了,到了下一世的時候,壽命自然也會減少,類似於透支銀行卡或預支工資一樣。
此種方法一旦用出,借來的很大部分也不是“來世”的壽命,而是子孫壽。
第三種借壽法,是向天地借壽。
在《三國演義》裏,小說的第104回出現過“七星續命為”的記載。
這是唯一在史書記載過的續命秘法,神秘莫測,乃向天借壽之法。
向天地借壽有一個準則,借壽後必須為這個世界做出一定的貢獻,也就是要對這個世界的規則運行做出一定好處的事情。
簡單來講就是,諸葛亮為振興漢室,完成北伐大業,登壇布法,點燃七星燈為自己續命。
然而天意不饒人,最後因被魏延匆忙報軍情,誤碰翻主燈所破,從而借壽失敗,最終命喪五丈原。
從上天,也就是從眾生的角度來看,諸葛亮如果借壽成功,隻會增加生靈塗炭的時間,因此借壽必然失敗。
皮元德無比緊張地問:“趙居士,我的孩子被奪壽了,會不會對他健康造成了影響,他以後是不是一直都這樣體弱多病?還有,他的壽命能夠還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