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下旬,日本華北方麵軍板垣師團和磯穀師團以奪取徐州為目的,發動了台兒莊戰役。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展開了積極的正麵防禦。就在中日徐州會戰最為緊張的關頭,日本海軍大將鬆井石根鷹隼一樣的眼光忽然盯緊了對華作戰圖上的南隅一點——廈門。
日本帝國雖然把主要兵力投在華北與華中戰場,對華南地區一時還無暇顧及,但為了牽製華南的中國軍隊,並從未來戰局的發展考慮,有必要迅速奠定一個南進侵略中國的重要基地,這個基地日本帝國就選擇在了廈門。
鬆井石根這位南京大屠殺的日軍劊子手,此時已被任命為日本華中方麵軍司令官,斷定自己的攻廈設想沒錯,乃召來宮田義一、大野一郎等將領,威嚴地說:“徐州戰事緊張,我帝國將士浴血奮戰,誌在勝利。武漢會戰也將開場,海軍現在閑散無事,應加利用,策應帝國的大軍事部署。”
“悉聽將軍吩咐。”
日本大本營的海軍部作戰室,支那方麵艦隊司令官川古誌郎中將及所轄第五艦隊司令官川喜一郎中將等日海軍軍官們正站在作戰室的一張大的地圖上研究軍情。
牆角邊的數部收發報電台“嘀嗒、嘀嗒…”地不停地叫響不停,數名收發報員忙碌著操作著電台,將這裏的各種命令和情報傳到日本的海軍部隊。再現了大戰前夕,萬分的緊張的氣氛。
艦隊司令員川古誌郎手拿著鉛筆,指著作戰地圖上的拇指大的廈門島,頤指氣使,充滿傲慢地說:廈門港是上海至香港航線的中間點,距台灣和南洋諸島很近,是沿海的五大通商口岸之一,我們的海軍在對沿海實行封鎖後,九龍、廣州、廈門三港依舊是蔣介石軍需品輸入的重要港口。廈門淪陷,將會對蔣介石的當頭一棒,加速蔣在徐州大會戰的失敗進程。我們占領廈門,就是通過斷絕與南洋華僑的聯係,直掐蔣介石的咽喉。
宮田義一接著說:“廈門是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門戶,是南中國貨物集散、華僑出入的天然良港,又是維係台灣與中國大陸交往的主要口岸,南達粵東潮汕、香港,北扼閩東、浙東、淞滬沿海口岸,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作戰室的軍官們端坐著認真聽著。
川喜一郎沉思片刻說:“敵人因為海上被我海軍封鎖,斷了物資輸入通道,除了利用粵滇鐵路外,還企圖利用廈門輸入物資,很多跡象顯示他們利用第三國船隻偷偷避開封鎖線,這對我們占領大東亞戰局十分的不利,所以該島我們不能再放任不管了。”
川古誌郎聽了點了點頭說:“占領廈門島後,支那軍將被迫分散兵力,以鞏固海防,不能開往北方前線,屆時我帝國將士無憂矣。我海軍在‘支那’沿海擾亂,則其軍火亦將受阻,不能和香港來往運輸。”
“將軍高明。”眾日將齊聲讚歎道。
宮田義一接話說:“大日本皇軍開啟對廈門的光複,有必要為進攻廈門製造一個借口,作為出兵的公開依據。”
川古誌郎又眯起眼睛說:“關於這個問題,鬆井將軍早就想好了出兵的理由,屆時,可向報界發表如聲明稱,此次進攻廈門蓋因該駐地有粵軍,為反日活動之中心,中國軍火亦由此而入內地,唯該地有日台僑民3萬人,皇軍應付保護之責”。
“將軍高明!”日軍將領們連連點頭。
川古誌郎說著用鉛筆迅速在地圖上的廈門島上畫了個圓圈,轉過身來,將鉛筆丟在桌上,神情變得嚴肅,轉而高聲地說:“我宣布實施天皇命令。”
作戰室的眾日軍官兵齊刷刷地站起來。
川古誌郎大聲地說:“我宣布實施‘大海令112號’計劃,攻占廈門島!”
而此刻,在海峽對麵的台灣島的海邊的豪華的大房子裏,日軍華南情報部長澤重信,正悠閑地坐在寬大的沙發上,一邊品著武夷山的岩茶,一邊聽著女秘書讀報紙。
旁邊的女秘書拿著一張1938年5月10日的《台灣日日新報》社論,報紙上的字卻是繁體中文字。
她看了看澤重信,饒有興趣地朗讀著:“戰斧揮向南支那的一隅是我們的需要。雖然該島隻不過是一個方圓40哩的海島,但它隔著內港有一個公共租界鼓浪嶼。東麵海上的金門島,是南支那的海岸要衝。
另,該島是南洋華僑的出入口岸,華僑……受反動分子煽動,在南洋抵製日貨,對國民黨進行資助。所以必須堅決堵住這個出入口,阻止華僑運動,這是當前最為緊要的大事。
再,南支那與台灣一衣帶水,從國防上看,不能輕視對岸的動向,台灣離敵方基地那麼近,總是有害無益的。
總之,占領離台灣最近的福建省要港廈門,杜絕以此為中心的各種策動,是帝國的必然措施,從國防和作戰上看也是必須的。
澤重信聽了臉上現出一絲絲得意來,他站起身踱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著廈門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