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登基稱帝(大結局)(1 / 2)

黃祖氣得想吐血。

劉楓這是擺明了,就是要一直控製著他。

他現在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真要尋死的話,他也狠不下那個心。

還能怎麼辦?

去長安唄!

三天之後,劉楓率領浩浩蕩蕩的大軍上路。

除了他本來帶入荊州的五萬人馬,損失了一些。

再有鍾繇、馬騰、韓遂,帶來的兩萬人馬。

典韋、張遼、高順,帶來了三萬。

黃祖投降的那兩萬。

就算最後一戰,也損失了一些人馬,仍然有超過十萬的規模。

其實,從宛城去長安,走函穀關是繞路了。

還有一條更近的路,就是向西走武關,經商洛,穿越秦嶺,過藍田,到達長安。

但這條路要翻越秦嶺,特別難走。

劉楓不願選擇那條路。

他還是想,堂堂正正的,從函穀關西進關中,到達長安。

這條路線,不僅好走,更具備一種象征意義。

就是向天下人宣示,他劉楓從此,要入主長安了!

……

經過半個月的行軍,劉楓大軍終於到達了長安。

這片地方,從秦始皇統一天下開始,就一直是天下最高權力的象征。

即便漢光武帝,在遷都雒陽之後,長安也依舊是個備用京都。氣派不是一般都會城市可比。

可是在經曆了董卓、李傕之後,又讓關中軍閥混戰了一段時間。

這座巍峨的大城,已經破敗不堪。

百姓也被折騰得,十室九空。

遍布硝煙的大地上,沒有了多少生氣。

看到麵前的這一幕,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在這個地方建都,怕是有些寒酸。主要是,除了城牆依舊巍峨,其餘啥啥都不剩了。

劉楓卻好像,並沒有受到多大打擊。

樂觀地說道。

“不破不立!”

“今後,長安會再度輝煌。我要把它建成,天下最大的一座都市!

這話不是開玩笑。

長安城牆的規模,超乎想象的大。全長超過了一萬丈,是全天下圈地麵積最大的城牆。

有這個基礎在。

再加上,是絲綢之路最重要的起點。

想要建成一座最大的都市,所有的先天條件都能滿足。

皇帝劉協,再一次地回到了長安皇宮。

如今的皇宮,已經破敗不堪。

雖然懷念,但他卻不想進去。

因為這座皇宮,帶給他太多不好的回憶了。

在這裏,他像坐牢,又像個提線木偶。還有很多很多他在意的人,都死在了這裏。

因為這些,他連皇帝都不願再做了。

劉楓則堂而皇之地搬進了皇宮。

不止是他,也讓所有的將士,都搬進了皇宮裏住。

在一片破敗之中,重建!

……

八月十五,劉楓受皇帝劉協禪位,登基稱帝。

曆代皇帝登基,從不選擇八月十五。

因為八月是金屬性,金主革,有兩重主要的寓意。

一重是,金為兵,刀尖舔血,國家必多戰事。

另一重寓意,金主革。曆代皇帝都喜歡安穩,不喜歡變動,從來把變法都看作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但是劉楓,偏偏一不怕戰事,二力主多行變革。

八月被曆代皇帝嫌棄,卻獨獨讓劉楓很喜歡。

十五這個日子,雖是月圓之日。可先賢都覺得,月滿則虧。

選這個圓滿的日子,也就意味著,以後會開始不斷地走下坡路了。

可劉楓就覺得,圓滿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

月虧了之後,下個月不是又會滿嗎?

何必因為一些扯淡的胡思亂想,就白白放著好日子不用,偏要去選一些個初四、初九的日子。

於是,就這麼登基了。

登基之後,國號不變,依舊是大漢!

年號要重新更改。

劉楓覺得,自己今後的目標,不光是要統一天下。還要讓天下百姓,真真正正地做個人!

身為皇帝,他要做的就是,共天下百姓之情,和而不同。

因此年號更改為——共和元年。

登基之後,天下諸侯,竟無人來賀。

這是擺明了態度,不支持劉楓登基稱帝,還想最後再搏一搏。

劉楓的應對很簡單。

就是重新編組軍團。

典韋最早跟隨劉楓,實力就是極強,麾下白虎團堪稱最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