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倭國”&“日本”(續)(1 / 2)

上回講到此時空的明朝為就近獲取海量白銀來緩解財政壓力,欲按先輩策劃入侵倭國,先刺探情報。

西元1592年,日本統治者豐臣秀吉集結“九州”、“四國”、“中國”地區(本州島)的幾乎所有“大名”(封建諸侯)去入侵朝鮮半島。各地的“大名”紛紛響應號召,但有一個“大名”不但對入侵朝鮮表現得非常消極,而且其家中還有人在戰前,將日本打算大舉入侵明國(中國明朝)的消息給泄密出去,讓明朝舉國震驚!

這家還發動了反對豐臣秀吉入侵朝鮮的叛亂,日本哪個大名敢搞出如此大事?原來是“薩摩”島津家。

薩摩的“島津家族在“壬辰倭亂”中發生的幾件代表性事件,跟“壬辰倭亂”主因——華人醫生許儀後相關。島津家第十六代家主島津義久(島津龍伯)有個私人醫生名叫許儀後,而許儀後又被稱為“許三官”。

許儀後是江西吉安人,職業為“江湖郎中”,並於西元1571年前往廣東行醫。明朝中後期,海南、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遼寧等沿海地區是倭寇常光顧的區域,尤其是經濟較為發達的“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更是如此。當時,許儀後就在廣東被倭寇抓了,然後就被擄到了日本,並賣為“家奴”。

由於“九州島”地區幾乎每個“大名”都或多或少支持了“倭寇”,也有可能擄走許儀後的倭寇是“島津家”支持的,所以許儀後就被帶到了“薩摩”。許儀後來到日本後發現,當地有不少和他一樣被擄到這裏的華人。

明朝時期,有不少中國人到日本定居,有主動移民過去的,也有前往日本經商的,還有像許儀後這樣被倭寇擄去當奴隸的。總之,在日本生活的華人數量非常多,在當地的比例高達10人裏就有3個是華人!

這些數據是出自“壬辰倭亂”期間,潛伏到日本的明國(明朝)間諜許豫所收集到的情報。許豫曾說:“浙江、福建、廣東三省百姓,被虜至日本生長雜居,六十六州之中,十有其三,住居年久,熟識倭情……”

許豫的奏折裏麵還提到,在日本的華人大部分源自浙江、福建、廣東這三個地方。而被倭寇擄到日本的華人,基本上一開始也隻能當奴隸。由於很多人很久之後才得以擺脫“賤籍”並成為“正常人”,這就導致了“薩摩番”這個地方的華人奴隸數量非常多。

明朝嘉靖時期的“浙江總督”楊宜所派到日本辦事的手下鄭舜功,在《日本一鑒》中記載了當時“薩摩番”島津家族的華人奴隸情況:“本(高)洲民居約百家,我民之被驅虜為夷奴者約二三百人矣。”因此,據鄭舜功所述,當時的“薩摩番”平均每戶日本人家有華人奴隸2~3人,可見當時日本社會的華人奴隸人數之多!

來到日本“九州島”南部的“薩摩番”後,許儀後因為通曉醫術而被當地的“大名”(封建領主)“島津義久”看中,因此,許儀後應該沒有當過多久的“奴隸”,而是直接獲得了當地土著居民的待遇,被成為“日本人”。

也正因為許儀後深受“島津義久”這位“薩摩番”統治者的重用,所以,他被推舉為當地“薩摩華人領袖”,成為了當地華人的“庇護傘”。而“島津義久”(龍伯)由於知道了許儀後是因為遇到“倭寇”而遭綁架後被迫背井離鄉生活,因此對“海盜”痛恨欲絕。在他得勢以後,許儀後曾請求“島津義久”在他的地盤內嚴懲“海盜”。

於是,“島津義久”便下令斬殺了“大海盜”陳和吾、錢少峰等人(皆為“華人海盜”)。這些海盜頭子死後,其餘黨基本都跑到了越南、泰國和緬甸繼續禍害當地人與“南洋華商”。

後來,豐臣秀吉舉兵發動了對“九州島薩摩藩”的征伐,而“島津義久”被迫向豐臣秀吉屈服,並在出家後改名為“島津龍伯”。“島津家主”也從“島津龍伯”變成了“島津義弘”,而許儀後仍生活在“薩摩番”,並為島津家效力。到了西元1591年,即許儀後來到日本生活的第二十年,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開始準備入侵明國。

當時,大多數日本華人隻想著生活,所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甚至還有當地華人直接加入日本軍隊,後麵還在“朝鮮戰場”上與明軍相遇並廝殺,甚至連有名有姓者都不在少數。

但是,許儀後和這些人不同,即使在日本的“九州島”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他,雖然早已習慣了當地的一切,而且還已在當地娶妻生子,這輩子恐怕也不會再回國(明朝)了,但他仍然心係祖國(明朝)。

於是,許儀後在當年9月曾想辦法托人將信送到明國(明朝),並告訴“明國政府”(大明朝廷):日本將要入侵明朝。他在西元1591年9月寄出去的兩封信均沒有收到回信,便擔心信件送不到大明朝廷手中。

於是,許儀後托他在日本的同鄉——朱均旺親自將信送回明國(明朝)。朱均旺和許儀後一樣都是江西人,並且,朱均旺是於西元1577年在越南做生意時,遭遇到倭寇入侵而被擄去了日本的。由於朱均旺會寫漢字,於是在“薩摩番”的一家寺院裏以抄佛經為生,才成功躲過了被賣為奴隸的悲慘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