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藍星》實在太好看了啊,絕絕子,吹爆,牆裂推薦!”
仿佛信號槍打響。
一條條評論,宛若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全是好評。
隔著屏幕,大家都能感受到讀者們對這篇小說發自內心的喜愛。
“《流浪藍星》太好看了吧!”
“《流浪》我是跪著讀完的!”
“這就是科幻!?”
“因為《流浪藍星》我給這一期的雜誌打滿分!”
“十分好評給《流浪藍星》!”
“腦洞太大了!”
“安之太牛了,兼具科學幻想的想象力,以及打動人心的人文力量!”
“……”
眾編輯在長舒了一口氣之餘,也頗感意外和震驚。
相較於宮鬥、言情、青春等常見的類型,科幻是擁有一點閱讀門檻的。
但沒想到,讀者們竟然這麼喜歡。
隻能說,好的故事,本身就擁有力量。
但也有人插科打諢。
“建議以後《科幻世界》隻發安之的科幻就行了,其他的小說,和《流浪藍星》根本不在一個段位上好嗎?”
“我願意用本期雜誌的其他作者的所有作品,換安之一篇科幻新作。”
“兩篇安之的科幻就好,我願意花兩倍的價格購買!”
看到這裏,不少編輯都是嘴角一抽。
“哎呀,這評論,要是讓其他作者看到,影響團結啊!”
也有人一本正經地分析,從技法、從思想內涵認真地探討。
“安之的《流浪藍星》故事好像都透露著一份悲觀主義,對人性的悲觀,但是真正觸及我的是,他所給予的在那磅礴黑暗中的一絲微弱亮光。”
“表麵上的主角是科技,而實際上卻是人性。安之給了我極大的滿足和震懾,世界異變的宏觀背景下,常規的價值觀和舉措變得無能為力而意義堪憂,這時候還有什麼值得堅持,就成了終極哲學命題。”
“……”
好評!
全是好評!
至於災變之下,全球各國組建聯合政府的設定,竟然沒有人提及。
仿佛這是理所當然的。
這個設定,與現如今的世界形勢完全違背,但讀者們都覺得理所當然,邏輯自洽!
當麵臨滅世危機的時候,就應該擰成一股繩集中力量辦大事啊。
豆芽網上好評人數不斷增加,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買了雜誌,看到這篇小說。
開始出圈!
微聊朋友圈。
好幾個文學類的公眾號,都點評了這篇小說,高度讚揚,從頭吹到尾。
點擊量轉發量很高,篇篇10萬+,廣告費賺到手軟。
你要是不轉發下《流浪藍星》的書評,再點評幾句,都顯得不夠潮流,不夠有文化。
自媒體人立刻找到了流量密碼,紛紛蹭熱度,一篇接一篇的書評被炮製出來,引發更多讀者的關注。
微博上。
沈浪的三個馬甲號,都推薦了這篇小說。
立刻花季皇朝跟上,圈內的朋友也都轉發和評論。
和沈浪有過合作的《文藝報》、教育部、婦聯以及幸福部,都在自媒體矩陣上推介和點讚這篇小說。
關鍵是這篇小說對文娛作品匱乏的龍國人來說,實在太好看,質量太高,因此自來水很多,全民熱議。
在種種因素的疊加之下。
“安之新作《流浪藍星》掀起科幻閱讀狂潮!”
“時隔四十年《科幻世界》複刊,《流浪藍星》獨挑大梁!”
“……”
一個接一個地躥上熱搜。
。您提供大神缸裏有米的全職業巨星